每天一筐熱騰騰的炒栗子,小袋子裝,一袋五塊錢,幾天下來也有兩三百。
學校門口小攤販不多,言旭一個小孩這幾天雷打不動早來賣吃的,附近商販都認識他了。
連帶著老師同學都知道他們學校有個孩子在門口賣東西。
同學好奇,老師欣慰。
這多懂事的孩子啊!這么小的人就知道為家里減輕負擔了,怎么他們家孩子就啥也不會呢?
因為大人們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言旭的生意也是好了不少,收攤時間都快了不少。
一周又是快要過去了。
言旭正坐在院子里的大石頭上思考著下一步生意計劃,然后就看見村里的人呼啦啦朝村口方向涌去。
這是干嘛?
言旭站在石頭上踮腳去看。
打頭的貌似是村長,屁股后面跟著村里幾個有名望的老頭老太,看著挺大陣仗的。
言旭還在后面看見他爺爺了,跟劉三叔幾個伙伴一起,瞧著挺開心的樣子。
言旭想了想,也跟了過去。
村口熱鬧得緊,來來往往全是人,仿佛過年了一樣,后邊還停著十幾輛車,越野大巴面包車都有,都是牌子貨。
看到這場面,言旭突然想起了上次爺爺說村里要上電視的事了。
哦,是了,看人家衣服后面還標著某某電視臺的標志呢。
當初本來也沒怎么深問,加上言旭那時只想著怎么掙錢,所以那什么要上電視的消息可以說聽過就忘了。
現在看到這場景,倒是有些恍然了。
感情還真有節目組過來啊。
想找爺爺問問什么情況,結果人太多根本就找不到在哪兒。
沒辦法,言旭只好隨手抓了一名路過的小孩。
“這是來拍什么的?”
那小孩看著他,笑嘻嘻道:“葉言旭你這都不知道啊!村子里老早就傳遍了呀,說是拍什么綜藝節目,前幾天村長還說林州家被人給選上了呢!”
言旭默了下,拍綜藝?
“什么綜藝?主要做什么的?”
“說是城里要來三個小孩到我們村兒住,節目組的選了林州家,林州就要去城里,給城里大老板做兒子了!”
林州是黎村一個相貌清秀的男孩,家里除了爺爺奶奶,還有一個妹妹。言旭對他有點印象,主要還是這孩子笑起來挺和善可愛的。
言旭將孩子放開讓他走了,自己站在一邊聽著村里人的討論。
過了一會兒,言旭可算是聽明白了。
原來這個節目組是來拍一檔《互換人生》的綜藝節目,讓城市的富家子弟和農村孩子互換,體驗各自的人生三個月。城市的孩子如果呆不下去想要提前回來也可以,但必須要給節目組六千塊才可以。
當然這個條件可以說自節目開播一來,沒有一個人能做到。畢竟這些孩子又不是什么明星,也沒有什么生活技能,平時學的什么小提琴鋼琴這種文藝的東西,在鄉下這些地方根本就沒人欣賞!
啥也不會,又談何掙夠六千塊呢?
所以一個個都是挨到三個月結束,在觀眾的注目下,歷經磨難蛻變成為了眾人眼中優秀的“三好少年”。
至于那些從農村交換到城里的孩子,到底會不會被繁華的大都市迷花了眼,從而不滿足、自卑于自己的家境等等,那些只在乎節目效果的節目組和看熱鬧的觀眾,又有誰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