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去食堂吃飯的時候,路上凡是遇到學生,對方都跟他們打招呼。
畢竟一個是“交際草”,一個次次第一,一個次次第二。
參加集訓的又不都是一些書呆子,情商還是有的,都是熟悉人物,打好關系總歸沒錯。
吃飯的時候,鄧楠都還在感嘆說,“你倆這成績可真穩定,妥妥的IMO參賽候選人啊。”
事情沒下結論,言旭兩人都不喜歡說大話,是以言旭看了他一眼,讓他不要說大話。
鄧楠雖然不以為意,但還是應下了,又換了個話題道:“欸,聽說這次IMO比賽地點是在M國,上屆第一名在他們國家,不知道這屆是不是又會拿第一。”
近年來的,種花奧數成績是略有下滑的,島國和M國成績在崛起。
凡是國際賽事,沒有人、國家不想拿到好成績的,畢竟都是彰顯國家各方面勢力的好時候。
聞言,言旭想到以前,他在網上看到過關于M國的數學期刊報道等,也是不由得點點頭。
M國最近幾年出現的數學天才還真有兩個,皆是出自全球第一的頂尖學府,在《數學年刊》、《數學新進展》這兩大數學界公認的頂級期刊中都發表過論文,更別提還有其他的一些期刊。
厲害是真的厲害,不過好在天才都已經上了大學,倒是不必和他們一起在奧數上面比。
顧澤希看了鄧楠一樣,“反正你是沒機會參加IMO的。”
鄧楠幽怨地看向他,“兄弟,你這話有點扎心了啊。”
扎心也是事實,誰叫別人都在認真學,就他一個人格外悠閑呢?
看著就讓人不爽。
不爽歸不爽,該刷題還得刷題。
數學集訓的日子里,言旭認識了不少新朋友,也因為講師們的話,開拓了不少格外的思路。
畢竟無論是做題還是寫論文,有時候靈感很重要,而靈感往往來源于新東西,一滑救過的寶貴靈感,若是不能抓住,那可能就是一輩子錯過的東西。
起碼言旭現在在嘗試寫論文,卻卡思路的時候,就覺得十分頭疼。
集訓還有最后一次大考沒考,考完差不多就能選出IMO參賽人員了,而前面次次第一的成績,只要言旭最后一次考的不是特別糟,基本已經穩操勝券了。
言旭現在有空寫論文,也是因為聽了一位A大數學系的博導有感,所以嘗試著去寫了《廣義斐波那契數列性質的延申》。
他寫這篇論文,也只是想弄一塊敲門磚,看能不能讓A大數學系唐教授為他開一條門縫。
這位唐教授是國內最頂尖的數學家之一,不止在國內的數學期刊中發表過多篇論文,在國際上發表的論文也不少。
可以說是A大數學系的鎮系之寶。
言旭是屬于越學越有興趣的那種人,這段集訓時光,任務繁重且復雜,雖然累,但卻讓他又重新燃起了對數學的熱愛。
這份沉寂的熱愛之情,讓他在金融和數學之間猶豫了一個晚上。
解題的過程是快樂的,賺錢是快樂的,生物討論也是快樂的。
不過最后吧。
言旭選擇金融數學他都要!
小孩子才做選擇嘛。
選擇金融,是因為上輩子學的就是這個,圖個方便便沒打算換別的。選擇數學,很簡單,就是想感受一下數學的快樂。
他可以主修輔修的嘛!
至于為什么沒選擇生物,寧溪不是在嗎?他干嘛非得選擇一條艱辛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