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一,白馬寺,
天底下有許多名叫白馬寺的廟宇,但當人們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往往只會聯想到位于洛陽城以東二十四里的這座萬年古剎。
因為這里的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土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也被稱為中土佛教【祖庭】。
寺名由“白馬駝經”的典故而來,內藏由佛門至尊寶典,首本漢譯佛典——《佛說四十二章經》。
這里是當今天下第一佛門圣地。
整個寺院坐北朝南,由南到北的中軸線上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涼臺和毗盧閣等七座佛殿。
內供彌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文殊、普賢菩薩,迦葉、阿難二弟子,觀音菩薩、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三世佛”,韋馱、韋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塑像,可謂是大唐中土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也為當今佛門領袖,不論在朝堂還是江湖,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佛門圣地,自然不可有爭斗仇殺,所以榮鳳堂與邱洛的決戰之地,是在白馬寺山門之外的一處平坦寬闊的空地,名為傳經臺,相傳為禪宗祖師傳經之地。
榮鳳堂將地方選在這里,自然有他自己的打算。
佛門中人向來與世無爭,心懷慈悲,即使有人在自家門前做生死決戰,卻也并未阻止。
反而早早貼出告示,白馬寺將在八月初一這一天,謝絕所有施主香客入寺朝拜,只因擔心榮、邱二人的決戰會波及到無辜人士。
此時的決戰之地,早已被肅清,空無一人,所有的觀戰者都被安排到了另外一個地方。
白馬寺東面有座小山,名為梵音山,在其半山腰處,有一座依次疊高壘成、臺階式的觀望臺,這里是是虔誠的香客們聆聽白馬寺早課誦經的地方,如今被李元嬰和尉遲沖安排成臨時的觀戰之所。、
站在這里的臺階上,向西眺望,傳經臺上的情景一覽無遺,盡收眼底。
這樣的大戰,前來觀戰者許多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甚至不乏當世頂尖強者,能在這處看臺上觀望決戰的,也都是得到李元嬰首肯的。
李元嬰、尉遲沖、慕容怡等早早便來到,八幫十會的首腦人物也紛紛趕來。
還有一些洛陽本地的富商巨賈,以及洛陽學院的導師,甚至還有外國使者與商人。
而長白邱家除了邱靈月之外,其余人也都被安排到了這里。
以往安靜祥和的梵音山,一時間風虎云龍,奇人異事皆聚于此。
出家的道士,修仙的劍士,魔門中人,黑道巨孽,其中甚至還隱藏著幾位霸王境強者。
總之,這一座可容納四五千人的看臺,此時已然爆滿,人人的目光都在遙望對面山上的傳經臺。
......
白馬寺山門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