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時代的局限性讓馬丁的一些政策變得十分難以理解,哪怕是伯爵這樣開明的領導者……
不過,兩人還是推論證明了,建立學校這個提議本身沒有問題。
沒長大的小孩對擁有勞動力家庭來說,實際上是一種拖累。
窮人也很樂意將小孩送來上學。
但問題在于,沒有老師!
實際上是沒有能夠教授這些學科的老師。
這是馬丁沒有預料到的。
現有的、合格的老師,只有一位。
那就是馬丁自己。
歷史學家、畫家、音樂家之類的老師,倒是數量足夠。
但除了歷史之外,小孩學其他這些有什么用?
他們的家庭可能連畫筆和琴弦都負擔不起。
所以,要想將數學和物理普及,以及實現義務制教育的計劃,還得往后靠一靠。
一旁的阿斯蘭主教聽了半天還是云里霧里,最后終于忍不住問道:“你們在說什么,新報紙?數學?”
“緹雅正在學的東西,您有空的時候可以讓她給你講一講。”馬丁說道。
阿斯蘭主教挑了挑眉頭,深深的看了一眼馬丁,沒有多說什么。
馬丁和阿斯蘭主教回到了戍衛隊。
當然又體驗了一把空中飛人的感覺。
這是第三次了。
馬丁竟然稍稍有些適應。
雖然著地的時候還是難免干嘔兩聲,不過很快就恢復過來了。
囚徒們雖然不愿意再配合主教的命令,但是馬丁還是將已知的所有題目原理都講了一遍,不管他們能不能聽懂。
至少能讓他們在接下來的考驗中多幾分生機。
而他越是如此,那些囚徒們也意識到,這樣的考驗,終究不可避免,最后在死亡的威脅之下,只好竭盡所能的記住這些東西。
果然是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馬丁回到時匠大廳已經是中午了。
他一邊編寫教材,一邊默默等待著儀式的進度上漲。
就在上午差不多是和馬丁同一個時間,多里亞尼也通過了第三次考驗。
自從上午傳單分發出去之后,儀式的進度就開始上漲了。
傳單的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讓馬丁都有些懷疑背后是不是有其他因素。
通過三次考驗的人數越來越多,僅僅一個上午,就多了十個人,其中還有兩個死囚。
對于儀式的最后一步,馬丁自己倒是不太擔心。
他對智力向的考驗有足夠的信心。
何況,還有阿斯蘭主教在。
馬丁想的是應該怎么保住更多人的性命。
他就算在鐵石心腸,也無法眼睜睜看著這么多人在這一場無妄之災中死去。
中午十二點,幾人去普拉大媽那吃飯。
阿爾德還在討論傳單的事,就連他也聽說了克羅斯伯爵要辦新報紙的事。
馬丁則是趁機抱住了月亮,想看看它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
不過低聲問了幾句之后,月亮沒有半點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