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
一追想錫安就哭了。
我們把琴掛在那里的柳樹上。
因為在那里,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
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
說:“給我們唱一首錫安歌吧!”
我們怎能在外邦唱雅衛的歌呢?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
情愿我的右手忘記技巧。
我若不記念你,
若不看耶路撒冷過于我所喜樂的,
情愿我的舌頭貼于上膛。
……
這些人開始吟唱起來,聲音悲涼。
然而,在這一個場合。
看起來多了幾分滑稽。
其實猶太人的當前的狀況并不差。
雖然經歷過多次的磨難。
但是已經實現了中興。
公元前160年約拿單與西門領導抵抗運動,經過曲折與反復的抗爭,終于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哈斯蒙尼王朝(前142—前63),又稱馬卡比王國。
哈斯蒙尼王朝,是古典時代(希臘化時期)統治猶地亞及其附近地區的王朝,存于公元前160年-公元前37年。從公元前140-公元前116年,哈斯蒙尼王朝在塞琉古帝國下,半自治的統治猶地亞。公元前110年,隨著塞琉古帝國的解體,哈斯蒙尼王朝完全取得獨立。
“那些女人和孩子怎么辦?”
“怎么辦,可惜了,丟下吧,反正也是混血的孩子,不能要了。”
一個人十分冷酷的說道。
他的說辭獲得了大部分的同意。
現在賺了這么多金幣,何愁娶不到女人,再者說,一些混血孩子.....不要也罷。
這是猶太人已經形成的規矩。
這些事情還要往前倒一倒。
公元前538年,迅速興起的波斯帝國攻陷了新巴比倫城,居魯士大帝宣布釋放一切被擄之民,允許猶太人回歸故土并重建圣殿。
【在猶太早期歷史上,居魯士大帝是一個值得紀念的人物,因為在所有的異族國王中,他是最善待猶太人的。】
盡管圣殿建成了,但是猶太人的信仰體系卻沒有伴著圣殿的重現而成型,耶路撒冷的社會風氣和信仰依然混亂。當時在巴比倫的猶太大祭司以斯拉得知這樣的消息后,于公元前457年返回耶路撒冷,決心重樹猶太教的威嚴。
于是,以斯拉采取了兩項措施。
一是命令所有娶外族女子為妻的人必須休掉他們的妻子,丟棄混血的孩子,以此來凈化民族血統,凝聚民族信仰和打擊異教崇拜;二是向所有的人們宣讀《律法書》,使他們回憶起猶太人與上帝的契約,重新遵守摩西的律法。
而這兩條規矩,奠定了猶太基礎。
以《托拉》為基礎的猶太生活開始重建方面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以斯拉也被猶太人尊稱為“第二律法贈予者”或“第二摩西”。
于是,他們迅速收拾東西。
準備逃跑。
一切準備就緒......
“希伯來人?”
阿弩緹站立起來。
劉仲有些驚訝,不知道阿弩緹何有如此大的動靜。
他點了點頭。
“是,應該是希伯來人。”
“希伯來人,想不到猶太人竟然來到了這里。”阿弩緹有些唏噓不已。
聽完劉仲的講解后。
阿弩緹覺得有些**不離十了,偽造令牌這件事情,他們能做得出來。
尤其是還有放貸事宜。
這是他們的老傳統了。
后世的時候,這個民族已經被宣傳為最聰明的民族。
對于這些,他剛開始也信了。
實在是四面八方傳來的消息都證明了這一點,許多猶太人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加上媒體的宣傳,猶太人簡直成為了聰明正直重視契約的代名詞。
可是慢慢的,等他經驗多了,也開始和一些猶太人接觸,他發現,這純屬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