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眼角有淡淡的淚痕。
“臣雖遠在西域,但心思無一日,不在陛下身邊啊。”
漢武帝伸開雙臂,緊緊地抱住張騫,群臣也開始低頭抹淚。
此時,張騫的兒子張巖也走了進來。
漢武帝松開張騫,指著張巖問:“這是你的兒子?”
“是臣的兒子。”
張騫指著自己的匈奴妻子:“她,是臣在匈奴娶的妻子,還有甘夫,他也回來了。”
漢武帝:“好,好,好。”
大漢,是開放的。
對于張騫的匈奴妻子,沒有什么歧視的看法。
漢武帝一擺長袖,中氣十足道:“張騫!”
“你寫得奏章,朕看過了。”
“你與甘夫在西域歷經13年,跋涉數萬里,歷受艱辛,九死一生。始終能保持漢節無損,不畏強暴。”
“難能可貴,朕甚欣慰。你們這次出使西域,雖然未能與大月氏國結盟,但也將我大漢的名聲遠播西域,還帶回來了一些國家贈送給我朝的禮品,這都是我朝少見的寶貝呀。”
“你們二人勞苦功高,應予嘉獎。”
“御史大夫,你替朕宣詔吧!”
公孫弘展開圣旨宣召。
“賜封張騫中大夫,六百石。”
“賜封甘夫為奉石君,四百石。”
......
張騫的回來,在長安城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大街小巷,都在說著張騫的故事。
他已經成為了無數游俠中的榜樣。
長安游俠,無不暢想自己可以成為像張騫一樣的人物。
對于這些,朝廷任之逐流。
沒有表態就是表態。
愿意當兵的人一瞬間增加了不少。
御花園涼亭。
漢武帝放下手中的奏折,張騫和衛星的引領下來到了這里。
“都坐吧!”
漢武帝拍拍條幾上的小木盒。
說:“衛青,這是張騫從西域帶回的精鋼造劍技術。”
衛青將小木盒挪到面前。
“拿到匠作府造辦,多少年了,朕一直在夢想削鐵如泥的寶刀啊。”
衛青看了看,也發出贊嘆。
“張騫,在你滯流匈奴王庭的第三年,朕便放棄了與大月氏締造軍事同盟的念頭,決定傾一國之力,單獨打擊匈奴,你知道是誰讓朕下的這樣的決心嗎?”
張騫問:“是誰?”
“除了充實的國力,就是因為朕發現了衛青。”
“臣也聽說了大將軍的威名。”
衛青說:“陛下過譽了。”
“張騫出使西域一事,讓朕感慨眾多,原來西邊還有無數的國家。”
“原來也有許多國家飽受匈奴的欺辱,匈奴,不滅不足以安天下。”
漢武帝站起身來。
“漢朝的戰略,應該更深遠一些。”
“凡我漢朝威力能及之處,都要與之通商,開拓新商路。”
漢武帝豪邁地說道。
張騫,衛青二人自然是連連點頭。
漢武帝雙眸深邃,緩緩道:“至于張騫你所說的大月氏,既然它們已經進行了改革,而且也對我漢朝表現出善意,那我們也不能置之不理。”
“大月氏,諸夏子孫也!”
“漢朝愿意承認。”
這件事情要追溯大月氏的改革。
漢武帝已經知曉。
大月氏:“啥?咋成了諸夏子孫了?”
“張騫,你說的啥?”
始作俑者,阿弩緹則抱著阿西娜,攸玉三姐妹睡著大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