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朝說的一個觀點令阿弩緹高看了一眼,他提出改革的最大動力就是當地經濟,只有把經濟搞上去,起一個帶動作業后,其他人就會自然而然的模仿。
他可能表達的不太清晰。
阿弩緹一聽就知道了什么意思,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和民族,一定會對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和民族產生吸引力,反之則不然。面對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對象,不同的人會采用不同的對策。
阿弩緹一一回應。
首先是服飾方面,他回道,這一切都有過實踐,但是不會完全照搬中原的服飾,地方環境不同,生活習俗也有區別,服飾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當然,還有個關鍵因素,那就是人們慣性,這方面讓阿弩緹想起來后世一段故事。
1875年11月,日本駐華公使森有禮來到保定,拜會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
他們兩人的談話,有一段涉及日本明治維新期間服裝改革的問題,頗為有趣。
李鴻章:對于貴國近來所舉(指明治維新)很為贊賞,獨對貴國改變服裝,模仿歐風一事感到不解。
森有禮:原因很簡單,只需稍加解釋。我國舊有的服制,正如閣下所見到的,寬闊爽快,極適于無事安逸之人,但對于多事勤勞之人則不完全適合,所以它能適應過去的情況,而對于今日時勢之下,甚感不便。今改舊制為式,對我國裨益不少。
李鴻章:衣服舊制是體現對祖先遺志的追懷之一,其子孫應該珍重,萬世保存才是。
森有禮:如果我國的祖先至今尚在的話,無疑也會做與我們同樣的事情。距今1000年前,我們的祖先看到貴國的服裝有優點就加以采用。不論何事,善于學習別國的長處是我國的好傳統。
李鴻章:貴國祖先采用我國服裝是最賢明的,我國的服裝織造方便,用貴國的原料即能制作。現今模仿歐服,要付出莫大的花費。
森有禮:雖然如此,依我等觀之,要比貴國的衣服精美而便利。像貴國頭發長垂,鞋大且粗,不太適應我國人民。其他還有很多事不能適應。關于改穿歐服,對于不了解經濟常識的人看來,是覺得費了一點。但勤勞是富裕之基,怠慢是貧枯之源。正如閣下所知,我國舊服寬大但不輕便,適應怠慢而不適應勤勞。然而我國不愿意怠慢致貧,而想勤勞致富,所以舍舊圖新。現在所費,將來可期得到無限報償。
阿弩緹也覺得當前寬松的衣衫不適合打仗,可能相比較中原服飾,當前服飾更適合當地。
他可能會對頭飾,服飾做出略小改變,或者學趙武靈王一樣,改穿胡服。
朝思考了片刻,也覺得還是阿弩緹想的周到。
語言方面,阿弩緹則是大力支持。
整個大月氏,能叫出名的語言就多達二三種,交流起來難上加難。
廢除掉這些亂七八糟的,只留下他所編寫的中原化精華就夠了。
姓名方面,阿弩緹一直在準備考慮,粗略統計,大月氏姓氏有一百多個,他這一脈的姓氏已經確定,肯定是為李,尊老子為祖,貴霜王族一脈皆以李字為姓。
直譯過來的大月氏姓名還有許多是復性,阿弩緹覺得還是單姓好,決定執行單姓制。
朝聽完后,說道:“大善。”
至于最后說的一點,可能是當下無法完成的事情,沒有特殊的地理位置,還有政策加成,一時半會很難完成。
但是,這個是長久的,只要一步一步發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