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的駝鈴聲,從巴格蘭的北門響起,有四位男子緩緩地牽著駱駝走了進來。
“叔父,這里果然和咱們那里差不多,你看,上面寫的好像是咱們那里的文字。”其中的一位少年驚呼道。
四人,有一老叟,一少年,還有兩位仆人。
老叟看了一眼少年,呵斥道:“歲昌,慢點,別大呼小叫的。”
少年一聽叔父的話,立馬閉上了嘴,但是眼眸滴溜溜轉個不停,好奇地大量著四周。
他們來自大漢,自從張騫返回大漢,向大漢介紹了西域的事情,激起了無數人的向往,然而,匈奴橫亙與中間,無數人也沒辦法穿越其中。
而眼前的王家,天生就膽子大。
他們居住在隴西,平日里向羌人販賣貨物為生,憑借著和羌人的良好關系,他們帶了一批貨物,跨越雪山和草原,戈壁灘,來到了西域。
一路西行,最終到達了大月氏。
他們走的很遠,不過比張騫順利很多,一路上有驚無險,也賺了不少錢財,但大部分也和張騫一樣,換成了種子,還有一袋袋的胡椒。
王耵也忍不住打量著四周,眼眸劃過一絲詫異,這里的布局,還有到處出現的字,無不和大漢有著類似之處,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恐怕會把這里當成是大漢的邊疆地帶。
他回頭拉了拉自己的侄子,別看他長得老,其實年齡并不大,三十多歲,這次是他自告奮勇前來。
年輕時曾經被匈奴人抓過,后來趁亂的時候跑了出來,還把部落酋長的妻子帶跑了,年輕人的時候也是隴西的風云人物。
所以,這次他接下了這個任務。
幸好有驚無險。
他拉著駱駝,和自己的侄子走進了巴格蘭,街上各種玲瓏滿目的商品,都是大漢沒有見過的。
路上的行人穿的也是羊毛或者麻衣,看起來色相并不好,然而每個人精神面貌極佳,更為重要的是,每個人說的話卻是中原話。
王歲昌長大了嘴巴,揉了揉眼睛。
“叔父,咱們是不是來錯地方了?”
朗朗的中原話,響在空氣中。
“快念念,別啰嗦了。”
一位年輕人捧著一份邸報,有些得意的樣子,他笑道:“好好好,我這就念。”
“王超是一個剛剛從山里搬出來的人,以前家里靠打獵為生,全年也只能穿一件衣服.......”
“后來,得益于陛下的功勞,他搬到了巴格蘭,成為了一名大明軍人,成為大明軍人后,他仍保持著勤奮好學的態度......白天訓練,晚上學習,然而晚上卻沒有光亮。”
“后來他靈機一動,發現自己旁邊帳篷內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于是他就在帳篷上鑿了洞引來帳篷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后來被帳篷的主人,也就是一位將軍發現了,將軍不僅沒有懲罰他,而且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后來允許他在帳內讀書,經過半年的學習。”
年輕人放下邸報,向四周大聲宣布,道:“他現在已經成功考入了大夏學堂。”
轟!
場上氣氛瞬間到了高潮。
那可是大夏學堂啊。
多么勵志的故事,一名貧窮的鄉下小子,憑借著自己的奴隸,走向了人生巔峰,此時,人群中無數少年眼含期望之光,仿佛一瞬間把自己代入了其中。
自己也好像走上了人生巔峰。
他們永遠不會知道,王超走出山里的原因,是她母親被一位大明將軍看上了,所以他也被帶了出來。
大明將軍的帳篷怎么會那么容易接近,還挖了洞,這是根本不會發生的事情,還得到了將軍賞識。
真實場景,那位大明將軍是王超現在的父親......
有真有假,大家相信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