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之沒有好氣的說道。
說實話他們也沒有什么好的想法,除了義勇軍進行曲,好像還真沒有其他的國歌,在他的印象中沒有......
這首無衣軍歌當做國歌也可以。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長袍。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殺敵與你同目標....
雖然后世對這首軍歌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認為《秦風·無衣》是諷刺秦君窮兵默武、崇尚軍力的作品,如《毛詩序》說:“《無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戰,亟用兵而不與民同欲焉。”
第二,認為《秦風·無衣》乃是秦哀公應楚臣申包胥之請,出兵救楚抗吳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從軍,士卒相約之歌。
第三,認為《秦風·無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時,兵士間團結友愛、同仇敵愾、偕作并行、準備抵御外侮的歌聲。
但是李牧之還是贊同第3種。
可能是后世張藝謀拍攝的大秦帝國帶來的影響,每當看這首詩,腦海遍不自主的想起了那雄偉壯闊的箭陣,還有整齊劃一的士兵,高聲吶喊著:“風!風!風!”
所以,這首可以暫時當做國歌。
以后可以再重新考慮。
見陛下同意了,劉仲露出了開懷的笑容。
“吟唱完這些詩句之后,士兵們后面可以高聲吶喊風,風,風,大風。”
劉仲眼睛一亮,道:“陛下英明。”
劉仲試了一遍,果然朗朗上口,而且還富有節奏。
“那剩下的就去迅速安排,一定要保證每個人都得呼喊出來,都得給朕張嘴。”
劉仲大聲道:“是,陛下。”
劉仲走了之后,李牧之摸著下巴,這段時間的忙碌,讓他越發缺人的痛苦,所以有的事情趕得十分急。
唉,慢慢來吧。
一切都需要時間。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突然成功的。
婁愛國很快也趕來了。
“訓練的怎么樣了?”
婁愛國:“一切順利。”
“嗯。”
李牧之招招手,道:“你過來看看。”
李牧之根據腦中印象,和這兩年的探子帶回來的消息,已經大致摸清了前往身毒的關隘和通道。
“等閱兵結束后,就是正式的動兵之日,你的破軍營到時候要發揮重要的作用,閱兵完成,便要迅速趕到喀布爾,他們是一把挺近身毒的刀子,不容有失。”
婁愛國低頭看著地圖上的關隘,這些都是分配在開伯爾山口一串上的,被其他人掌控著。
他堅定道:“破軍營絕對不會讓陛下和大明失望。”
李牧之:“希望得到你們的好消息,這次進入身毒,也是我大明第一次對外大規模作戰,我不希望看到有很大的損傷,所以.....可以采取以往祖先的策略。”
婁愛國一聽,立馬懂了。
陛下的意思就是一旦抓到奴隸,就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前軍,基本思路就和大清八旗入關類似......
都是讓自己人打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