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在王宮的生活是非常愉快得,大月氏女王身體有些不舒服。
她的心理底線很低,只要其他女人不懷孕就可以,所以在這個時期,李牧之為王宮的一些寂寞女子送上了甘泉。
有時間的時候也逗逗李淵小屁孩,李牧之感覺自己有些樂不思明,這里生活也不錯。
百日宴結束第二日。
郁成王進宮覲見。
說起大月氏和大宛的關系,那是相當的復雜,以前大月氏和大宛關系比較良好,原因之一嘛,大宛打不住大月氏,所以只能維持良好的關系。
但是這次前來,他們準備把兩國之間的關系往上推一下。
說起來拿出來的理由也十分可笑。
這和大夏也有關系。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媯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與大宛同俗。無大長,往往城邑置小長。其兵弱,畏戰。”
這是張騫所記載的。
這里可以清晰的看出來,大宛和大夏具有同樣的風俗。居民五官多有高加索人種的特征,并居住在城墻環繞的都市中。
大宛名稱可能是亞歷山大大帝于前329年征服了帕米爾高原西部的費爾干那盆地后,因殖民于此地的古希臘人后裔關系所取的,名稱上“宛”很可能是從古印度巴利語的耶婆那(Yavana)轉譯而來。耶婆那在當時泛稱中亞的希臘人。
大宛很多情況都和大夏類似。
以前都是希臘人統治,后來大宛被塞人攻占,雙方開始融合,也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在大月氏沒有來之前,大夏和大宛之間還有一些溝通交流,類似于同盟國之間的交流。
等大月氏來了之后。
就把兩國的聯系掐斷了,一直到現在。
郁成王說,雙方的友好關系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所以現在兩國應該繼續維持友好關系,爭取更上一層樓。
李牧之的雙眼瞇了起來。
他仔細的審視著郁成王,郁成王毫不畏懼,坦然面對,李牧之對他說的話可信度提高了一些。
大宛為何突然對大月氏拋出橄欖枝呢?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但是,不管如何,大宛國都釋放出了善意,大月氏必須回應。
大月氏女王輕啟柔唇。
“幾年來,兩國之間的貿易頻繁不斷,我大月氏國更是每年從貴國購買大量的馬匹,一直以來兩國守望相助,共同面對來自東北方向的壓力。”
東北方向壓力自然是烏孫國了。
如果把大宛當做中點,他的東北方向是烏孫國,西北則是康居,南部就是大月氏了。
更是東行經帕米爾的特洛克山口可達疏勒,在交通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烏孫國是大月氏的老敵人了。
雙方可謂是生死之仇。
只不過相隔太遠,無法報仇。
但是大月氏并不是真的遺忘了仇恨,通過扶持大宛國,給烏孫國也造成了一些壓力。
大月氏女王話里話外,表達的就一個意思,現在兩國的關系已經十分的密切,所以,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郁成王深吸一口氣,而后常常透露出來,他沉聲道:“不是烏孫一國的事情,還有匈奴。”
匈奴?
這句話一出,殿宇中的空氣仿佛凝固了,如果說烏孫是大敵,那幕后黑手就是匈奴,只不過匈奴太過強大,人們只能在心里想一想,不敢實際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