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恒不僅才華橫溢,待人出物也是極好,可以說是翩翩公子,如果家世再好一些,恐怕就因孝廉舉薦到中央。
現在....他壓下這些雜念。
“夫子請你們進去。”
人們紛紛整理衣襟,就連齊恒也認真肅穆起來。
幾人腳步輕盈地走進屋中,屋子寬敞,別無他物。
一眼就能看見一位老人寫著字,老人鶴發童顏,面目慈祥。
“來了。”
“拜見夫子。”
幾人執的是弟子禮,雖然按照真正的傳統來說,董仲舒是祖師爺級別的人物,可是,董仲舒自己提出了禮節,他卻沒有那樣迂腐。
地面鋪的涼席。
這地方潮濕溫熱,分低矮的兩層建筑。
地面是木板,竹席下面還墊了一些其他材料,防止水汽之類的。
幾人老老實實地坐下。
董仲舒放下手中的筆,眼皮一抬,聲音低沉道:“決定好了?”
齊恒跪坐著,聽到夫子的問話后,氣向上一提,腰挺直,目光坦坦蕩蕩地看著董仲舒。
“是,夫子。”
“嗯,走了也好,若是換做以前,可能我可以幫助你洗刷清白。”
董仲舒展開雙臂,長長的袖口下垂,到達腿部膝蓋之處。
“我現在也是自身難保,公孫弘現在做了丞相,連我這個相國也是他的運作,尤其是你是我的學生,他更是緊緊盯著。”
公孫弘和董仲舒的恩怨已久。
公孫弘也是大儒,兩人如果做個對比的話。
董仲舒應該算是學者型的儒者,而公孫弘則是官僚型的人物。
對于公孫弘,董仲舒以“從諛”斥之,看不起他。
公孫弘當然也會有意排斥董仲舒了。
董仲舒能夠調到膠西王這里當一個二千石的官吏,也是公孫弘安排的。
膠西王.....是漢武帝的哥哥。
他兇殘,蠻橫,過去不少作過他國相的人都被殺掉,或毒死了。
幸好董仲舒是知名的大儒,膠西王還比較尊重。
“朝臣之中,也有不少你的師兄,我專門派人問詢過,西域小國鄰立,野蠻而無文化,適合教化,可以離著匈奴很近,所以很難。”
“教化之道,不在下,而在上。”
董仲舒也說起了自己的經驗,他唏噓道:“雖然我和公孫弘之間有矛盾,但我佩服他,他善于經營,可能更容易推廣儒學。”
“如果你前去西域之地,要謹慎記住兩點。”
“第一點,活下去,活著才是最大的希望。”
董仲舒說的是肺腑之言,和他同齡的人中,有不少比他經文鉆研的好,可是都因為種種原因短命而亡,最終隱于人世間,無人認識。
“第二點,要說服國家的國王信服儒學,方可成功。”
董仲舒眼眸閃過一絲淡淡殺氣,道:“必要時刻可行雷霆手段,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掉手中的劍。”
“君子愛劍,也應善于使劍。”
“......”
董仲舒嘮嘮叨叨了一大推,人上了歲數,已經可知天命。
心也變得祥和和柔軟。
這次可以說是傾囊相授,都是過往歲月的人生寶貴經驗。
齊恒心中大為感動,眼眸含淚,深深跪伏地。
董仲舒嘴角含笑,接受了大禮。
董仲舒轉頭道:“把我書房的那些資料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