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陛下講的,前段時間幫著陛下整理一些神話故事,他說這些都是華夏流傳甚廣的,要把這些故事傳播開來,我只是負責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內容還是由大廈學堂和禮部牽頭的。”
白三娘遲疑的說道。
“我好像并不記得有過這些故事。”
但這樣完整的體系,不可能是憑空出來的,而且....陛下怎么知道呢?
他在這里可是生活了很多年,從未去過大漢。
難道是張騫所說?
或者是自己并不知道,一些老秦人知道這些東西。
白三娘沒有在這里糾結。
“這里應該采用的是婉兒的說法。”
李太后說道。
“哪”指“儺”,本意是驅邪消災,鬼神之偶像;“吒”字為正義,咤(異寫)即吒,指叱嚇邪惡之意,萬邪諸惡的克星,象征叱怒也;哪吒合一即以儺叱祓禳鬼怪,有毫無阻檔之威力與戰無不勝之意義,此神名叱咤風云,代表至高無上的神威。
李太后又仔細詢問了一下。
拜火教和身毒佛教中,竟然也有關于哪吒的描寫。
真是巧合。
不過眾人也沒有什么敏感性,只當聽個趣聞了。
李太后又低下頭瀏覽。
有關李延的戰爭,描寫極具夸張渲染,令人真假難辨。
但是有的地方又極為真實。
在文章后面,又寫了一些身毒惡像。
李太后的眉頭是鎖了又鎖。
世間竟有如此惡心的習俗。
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厭惡。
這是第一份期刊,后面寫了一個內容待續,還沒有完全描述完。
李太后:“多夏,一會兒從庫房里挑一件禮物,替我送過去,怎么說也是李延的母親,是我大明的有功之臣啊,如果每個人都能像李延這樣,做我大明陛下的義子又如何?”
潛臺詞:現在李延能配得上大明陛下義字這個身份。
......
夜間,田妃還沒有緩過心神。
自從兒子的消息傳來,她的地位仿佛一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讓她心中的情感十分復雜。
她抿著嘴,鈴鐺走了過來,眼角的笑意還彌散著,她感覺自己跟對人了,看看,現在不就翻了身嗎?
以前看見自己愛搭不理的人,今日來了之后都帶著笑臉,親切的叫聲妹妹,有的宮女比自己還大,也叫一聲姐姐,簡直舒坦了。
她嘰嘰喳喳地說道:“娘娘,陛下若是回來后,肯定會常來咱們宮,到時候您萬一生下一兒半女,那才是真正的穩了,只要李延將軍在,咱們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田妃幽幽嘆了一口氣。
世上竟有讓自己兒子來幫助自己向自己的殺夫仇人來固寵的道理。
不過,想起在這里度過的日子。
她還是認為這里好。
若是換個環境,李延恐怕也沒有這樣好的壞境,等李延回來之后,一定多多囑托他忠君愛國。
不能辜負陛下對他的期望。
李延沒回來之時,就已經掀起了一波風浪,而與此同時,李延即將到達平陽之際,李牧之的圣旨也到了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