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國,差不多有七十多小邑。
人數十萬,在西域也算是數的上的地區。
都城貴山城內。
到處可以看到士兵來回巡查。
近日,一些烏孫人闖了進來,想要行卑劣的手段。
所以,十分嚴格。
宮中。
“什么,到了!”
大宛國烏拉汗騰地站立起來,眼眸中充滿了興奮和激動。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把援軍盼來了。
和烏孫開戰一年多了,大宛國損失很大。
郁成王差一點就成了敵軍俘虜,現在已經退回大宛邊境,雙方的戰爭激烈程度有些下降,比拼著人和國力。
大宛輔國候,左右都尉都在這里,國家小有個好處,官也不多。
輔國候道:“國王,您得親自迎接啊,來的可是貴霜翕候,郁成王說,那可是大月氏女王的男人。”
大宛國王也是后知后覺,連拍腦袋。
“對對對,我得親自迎接。”
于是,整個貴山城都開始動了起來。
連忙掛上喝彩的紅布,還有通知一些人到城門等候。
大宛國王和王后更是親自迎接,排場足夠大了。
......
經過長途跋涉,在康居沒有多停留,李牧之就帶領著大軍直奔大宛。
他也好奇地看著大宛的風土人情。
怪不得大宛國的馬匹多,而且培育出汗血寶馬。
通過周圍的環境也能看出來。
這里的田野里長著大片大片的紫花苜蓿,這可是喂養馬匹的上好飼料啊。
大宛人的外貌也令張騫覺得新鮮,竟然比自己在大月氏看到的還要更像外國人,鼻子高聳,眼睛深陷,胡須長而整齊。
有一點,大宛國應該算是定居農業文明了。
來的路上,看到了許多人家種著葡萄之類的。
他們養馬,馬術卻沒有多少厲害,可惜了。
房子幾乎為磚木結構,沒有屋檐,屋頂都建成尖尖的圓錐形,這一點勾起了李牧之的回憶,后世這里的建筑也大多是這樣,不過這樣的建筑也和某個教派掛上鉤了。
沿途的百姓看到大月氏的軍隊后,興高采烈。
就差送東西了。
可能有些害怕,十分熱情。
他們大多已經接到了通知,出來看看熱鬧。
泰戈爾坐在馬背上,基本已經掌握了騎術,隨著馬的搖晃而起伏。
他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小本本。
此時的他正拿著一根筆在上好防水的紙張上寫字。
“傳說在大宛的高山上,有一種馬可以在云中奔馳,看得見,摸不著。牧民們便把各種顏色的母馬放到山上,讓它們和天馬交配,生下來的小馬就是汗血馬。汗血馬一日一夜能行前里,全力奔跑時身上流出的汗就像血一樣,這是大宛國的國寶。”
“......偉大的印度聯軍【大月氏】到達大宛,這是一場正義之戰,歷史終將告訴我們,正義必將打敗邪惡,而大宛和印度聯軍也必將能夠打敗烏孫。”
泰戈爾記完這些,心中升起了自豪感。
雖然印度后世慘遭失敗,可是,如今時代,身毒的勢力已經到達了中亞,甚至到達了中國的西域,這里不是帝俄和大英法國的勢力范圍,而是我印度出兵的地方。
“這段歷史自己一定要好好記下來,如果后世能夠找到自己的記錄,那想必會震撼整個世界!”
泰戈爾雙眸閃爍,胸腔內升起一股豪邁,好似穿越了時空,看到了后世人挖掘出這段歷史的場景。
他狠狠夾了一下馬,抑制不住心中的心情。
只想大喊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