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之間
一場宴會自然落下帷幕,然后就是眾仙家各自回歸本位,繼續枯燥而乏味的神仙生活,孫悟空則是并不需要再于天河驅魔大將府邸居住,畢竟已受玉帝親封,有帝君官祿,放眼三界之中也是有數的幾位。
于是,天河驅魔大將府邸被重新改了編制,換成了其他府邸,孫悟空原先班底全被編為齊天大圣府成員,并于齊天大圣府中又設兩司,一曰安靜,一曰寧神,皆有仙神專為扶持齊天大圣。
孫悟空得了齊天大圣自然喜不自勝,然而此間興奮卻又無從說出,遂是暗自做了決定,待到齊天大圣府邸之后一定要呼朋喚友喝個痛快,當然諸位師兄師姐亦是不能落下,畢竟他們對于自己也曾有過偌多幫助。
然后,孫悟空是在天河之上進行最后一次巡邏,如今的天河時不時仍舊會出來魔,然而畢竟數量稀少,而天庭之中眾仙家各具本領,即便魔蹤顯露,卻也不至逃脫天河之外。
孫悟空心中知曉魔通向三界入口絕非天河一個,畢竟這些日子為玉帝整理文件,對于三界情形也自然了解的更多,也知曉天地之間向來有所謂魔者侵壞世界,然皆被各處神仙阻礙,所以三界之中向來都是一副和平之象。
所謂“魔”擊敗鎮壓固然不難,若欲完全消滅確是極為困難,概是因為魔誕生于“心”,天地尚有清濁,混元尚分陰陽,萬靈之心豈無正邪?
這些的,孫悟空也只是大致了解了,概是因為于封神之戰中了解,此世亦有封神之戰,亦是在商朝末年,然而畢竟與許仲琳老先生所言不一,畢竟此世既不存有鴻鈞道祖,也不曾有通天教主,只有道教,而非闡截二教。
此世的封神之戰起因魔心入侵,商朝末年之時,有萬靈爭斗,天地大亂,彼時有商紂王帝辛為人類諸部族共主,頗有文治武功,以大勢抗之,與萬靈同爭天下。
彼時,戰亂紛飛,萬靈互為盟友,又互為敵手,只為爭奪地盤,為部族一統天下,遂有煉氣之士出現,則爭斗之心愈濃,于是魔心顯露,天地逆反,使魔誕生于世間,而魔之一物恰與三界之內的道理相反,三界所摒棄的正是他們的內外,所以魔生來就是為了毀滅世間,于是天地危在旦夕。
彼時,天上之神尚且不多,而所謂天神其實皆在俗世,因為他們畢竟超然物外,已非俗世之人,也并未參與俗世萬靈之爭,要知所謂神與仙是超然物外之生靈,他們所行之事再非為了一族一靈,而是為了整個三界,所以若想參與俗世之爭皆是需要托胎凡體肉身,所以大部分仙人轉世凡俗,一時竟然不及抵抗。
頗為幸運的是彼時人間有一煉氣士名喚姜尚,他雖生于平凡,然而胸懷韜略,智慧深遠,為萬古不遇之奇人,他先扶周而敗商紂,使周為人族新主,然后又聯系萬靈一同對抗魔入侵世間。
最終姜尚帶領的煉氣士與仙家聯手終于擊潰了魔,所以三界萬靈心中頗為清明,玉帝有感姜尚與諸位煉氣士大功,遂是許以諸位煉氣士神位,又命姜子牙分封天下諸位煉氣士,所以天庭遂有神兵天將無數。
“魔”恒古永存,這個暫且不提,畢竟到了孫悟空這種境界,所謂魔也不過如此,對于大部分魔來說他隨手一棒就能送之歸于西方極樂世界,屬實不值一提,而且他巡邏天河也并不曾見到有逾越天河之魔。
然后,孫悟空就去往凡間,先與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北俱蘆洲轉了一圈,也算觀測了一番天下大勢,倒的確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
西牛賀洲上存有西方極樂世界,有佛法教化世人,眾生確似平和安然,然有妖魔成國,尸山血海終不得渡,佛門所謂普渡眾生畢竟太難……
南瞻部洲處有東土大唐席卷八荒,橫掃**,處中國以治萬邦,然雖有教化,眾生心氣不平,以至貪淫好殺,戰亂不休,確實是個問題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