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歲月易變,時光更迭,孫大圣與哪吒一通酒罷,便即分離,哪吒去往天庭復旨,大圣則留于花果山間,依舊處理各項事務,然時間不待,轉眼又是幾十載歲月,萬靈學府雖仍有弊端,卻需待孫大圣掃清宇內自有解決之道。
南瞻部洲東土處也已重整乾坤歸于大唐,此刻正是唐王李世民做了天子,他勵精圖治,開創盛世華章,一時間大唐之名,四海皆知。
卻說西方處
如來取了寶盆,與眾圣一同享了盂蘭盆會,又嘆道:“我等雖與此得了佛法,享受凡間供奉,然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觀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而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觀那南贍部洲者,卻是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早晚必生禍害,我今有三藏真經,恰好引眾圣向善。”
諸位菩薩聞言,皆是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卻不知佛祖有哪三藏真經?”
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欲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卻不知誰肯去走一遭來?”
卻有觀音菩薩,行近蓮臺,禮佛三匝,說道:“弟子不才,愿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眾圣抬頭觀看,見那正是觀音菩薩,也即合掌曰聲:“善哉善哉!”
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這一去兇險頗多,若說是別個,卻是想也去不得,恰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去之當可無礙。”
觀音菩薩道:“弟子此去東土,佛祖可有什么言語吩咐?”
如來道:“你這番前去,要尋看道路,所以不許你在霄漢中行,卻是要半云半霧,目過山水,記住此去路程,然后叮嚀與那取經人,此一去路途遙遠,又磨難頗多,我又恐那善信難行,所以與你備了五件寶貝。”
如來言罷,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襕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道:“這袈裟錫杖,汝自可贈予那取經人親用,若他真個堅心來此,穿我的錦斕袈裟,自然可以免墮輪回;持我的九環錫杖,也當免遭毒魔之手!”
這菩薩上前取過,如來卻又取出三個箍兒,交于菩薩,說道:“我這里還有三個寶貝,皆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其用法卻各有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你若與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是不聽使喚,你自可為其選定箍兒,外與他戴在頭上,那箍兒自能自然見肉生根,你依那箍兒所用的咒語念上一遍,便能使他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收了劣性,入我門來。”
觀音尊者謝過佛祖,又取過三個箍兒一并置于凈瓶之中,卻又命惠安尊者拿了九環錫杖,包了錦斕袈裟,一道下了靈山,向東土大唐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