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處
唐三藏雖為鎮山太保劉伯欽禮遇,客房之中更是清掃數遍,然而畢竟白日所見實是擾了心緒,也讓他得知若無神通廣大者,則寸步難行。
三藏心中倒也頗為復雜,他白日里也見鎮山太保之能,心中悅之,又想起太白金星所遺話語,本來以為那便是前路神徒,卻又見其食葷腥、造殺孽,更有老母妻兒尚在,心中倒是熄了心思。
雖則說唐三藏熄了招太保為弟子之念,然而念及前路尚遠,心中卻又頗為憂慮,便索性坐起身來,潛心誦經,以求佛陀保佑。
次日,那劉伯欽一家老小都起來,早整了素齋款待三藏,三藏用過素齋,又凈過手,披了錦斕袈裟。
你道這和尚為何如此莊重,卻原來是前日間,那劉伯欽之母知三藏乃是大唐圣僧,便邀他為先夫誦經以脫沉淪,這和尚本就一心至誠只為取真經、度世人,又得這一家老小款待自然無有不應。
唐三藏穿著整齊,便先至堂前捻了香,拜了家堂,又盤坐于堂前,敲響木魚,口中念了凈口業真言,然后又是《度亡經》、《金剛經》、《法華經》等一眾經文,直從早上念至傍晚,又獻了香火,化了眾神紙馬,燒了薦亡文書方才收功。
劉伯欽一家自是甚為感激,又為三藏燒了素齋,好生款待。
那唐三藏但也確實算個高僧,他誦動真經之時,天地便生感應,于陰司之中受罪之劉翁竟受了佛光庇佑!
待到燒了文書之后,有陰司小鬼一階一階查看,終送至十殿閻羅處,十殿閻羅讀過三藏之文書,也自不敢怠慢,便差人去喚了劉翁。
少時,有陰差攜了劉翁過來,此刻的劉翁卻以滿身佛光,再無前番厲鬼模樣,倒更似個修行佛法的圓滿之士。
秦廣王見此,便說道:“劉界峰,你生前雖為鎮山太保,鎮住雙叉嶺一眾妖邪,護佑周遭百姓,然殺生過多,造孽不甚列舉,本當受刑一百二十載,洗清罪孽后方可入得六道輪回,然既有圣僧為你禱告,你那冤孽皆去,且仍有福緣在身,崔判官,你且為他尋個好去處!”
旁邊崔判官翻翻生死簿,說道:“明日里卯時那長安之處倒正有一好去處。”
秦廣王點點頭,也不多作詢問,又道:“劉界峰,你可愿意?”
劉翁雖仍舊不知所云,卻也忙不迭磕頭拜謝。
秦廣王便道:“既如此,你明日里便隨陰差前去輪回之處,今日里可去人間與你那親人告別。”
劉翁告謝拜退不提,卻又有一眾陰差圍了上去,為他細說緣由,那劉翁方才知道是自家遇了貴人……
深夜時刻
那劉翁鬼魂兒早來到東家宅內,便托一夢與合宅長幼道:“我在陰司里苦難難脫,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圣僧,念了經卷,消了我的罪業,閻王差人送我上中華富地長者人家托生去了。你們可好生謝送長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去也。”
劉翁說完便回了陰司,他也知自己非是陽間之人,不能久留,雖心中有千般不舍,然終究陰陽相隔,若時間長了,怕會影響他等福壽!
“愿他等好生伺候圣僧,日后有福報加身,總好過我這般!”劉翁也知鎮山太保雖說護佑一方平安,但終究不少有造孽之事,能識得圣僧也是機緣……
再說那劉伯欽一家醒來,皆說起夢中之事,方知圣僧果然佛法高深,便叫一家大小起來,安排謝意。
先替三藏收拾了馬匹,然后一起到三藏門前拜謝道:“多謝長老超薦我亡父脫難超生,實在感激不盡!”
三藏不知所由,尚且以為他等是在感激昨日法事,道:“貧僧有何能處,敢勞致謝?”
劉伯欽便將昨日里一家人的夢境,對三藏陳訴一遍,三藏本就善良,聞言自也欣喜萬分,只感念神佛在天有靈。
然而三藏卻不知這一番劉翁能得救贖,非在神佛,卻在于他這位圣僧。
概是因為三藏已有十世持正修行,此生幾可稱作“天生圣人”,他又于佛經理解極深,所以一旦潛心誦經,便真個能引動佛光,為凡人驅災避難,所以說到底是三藏以圣僧之軀予之劉翁福邸,方才讓他脫離苦海……
閑話不提,再說那劉伯欽一家早早供給了素齋,又具白銀一兩為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