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菩薩聞得大圣言語,沉吟片刻,就說道:“大圣心念蒼生,雖為帝君之位,仍愿護佑俗僧西行,自當主鎮一切。”
孫悟空說道:“既如此,俺老孫曉得了。”
菩薩看了眼悟空,突然笑道:“你這猢猻,倒也機靈,也罷也罷。”
孫悟空卻道:“俺瞧那六耳獼猴雖在山下數百年,然其心其志依舊難改,卻不知道菩薩有何妙法能讓他入我門中?”
菩薩笑道:“這六耳獼猴生性頑劣,更兼有魔心一顆,我本不愿選他為那取經之人,是你多番為他說辭,如今怎卻又來問我?”
孫悟空笑道:“菩薩說笑了,俺老孫也知菩薩大慈大悲,更兼法力無邊,想來定有法子降那六耳!”
菩薩卻道:“倒也的確有法可降,但是貧僧尚有一事不明。”
孫悟空道:“菩薩但說無妨。”
菩薩說道:“大圣既已應下西行之事,卻又為何偏要帶上這六耳獼猴?”
孫悟空一雙金睛閃爍,似是看到了另一方世界,但只笑道:“無他,俺老孫見這世間眾生百態,善惡不定,也想知曉眾生是否皆可渡!”
菩薩搖搖頭,卻是不曾說話,她固然有無邊法力,又能普查周天之事,卻終究難窺猴頭心思,索性她也知曉這猴子佛性甚篤,又兼輾轉萬界,腳下所行自是通天大道。
菩薩這邊面無表情,孫悟空則是抓耳撓腮,倒是讓得一旁的惠岸行者天王二太子琢磨不透,木叉自忖也在菩薩門下聽講多時,也多曾聽聞菩薩與諸佛交流,卻混不似這次一般無頭無腦。
木叉正如往常般思索,欲要叢中學些什么,卻聽得山下吵吵嚷嚷,如同市井一般。
菩薩道:“那邊倒是吵鬧的緊,我等且去一觀。”
孫悟空笑笑,便跟在菩薩旁邊,木叉也緊隨其后,仍舊是在琢磨一些問題,他深知菩薩與大圣所言絕不止于表面那般簡單,否則這豈不是尚不如他那托塔的父王?
五行山下
六耳獼猴心頭怨氣叢生,奈何身在五行山下,受五岳五行之力鎮壓,不僅發作不得,仍舊需要做出討好模樣。
六耳獼猴自然十分唾棄自己,若放在往日他尚有些手段,無聲無息間,便能使那和尚墮入彀中,救得自己逃脫生天,再也不受那破山羈絆!
偏偏那六耳獼猴昨日里受了挫折,原來那六耳獼猴自被壓入山下后,雖有千般神通,萬般能耐,卻也出不得此山,身邊又無人相陪,聊天群里也不敢說話,倒是于識海中開了一片乾坤,幻化出各種對手與之交戰。
前番他本該第八萬四千二十四次將他那個宿敵,如今號稱齊天大圣的主踩在腳下,肆意蹂躪,卻不曾想這番那宿敵也不知怎地了竟然突發神威,將他打的花紅柳綠。
六耳獼猴自然心中不忿“在我夢里還能被你欺負了”,不由得惡由膽邊生,便是幻化出種種境域,更將某種特性賦予那個宿敵,卻不曾想那宿敵不經不曾接受,反而變本加厲,將所有境域擊破,更將他打的神魂不穩,識海將近崩潰,此刻雖是面對如同草芥般的凡人,卻依舊不能做出什么改變現狀的事情。
六耳獼猴說道:“不瞞師傅說,俺自前番錯事以來痛定思過,潛心研究佛法,更于每夜里潛心誦讀佛經,以恕罪孽,然弟子自知罪孽深重,難以再恕,若師傅當真以為弟子難以度化,入不得我佛之門,弟子亦然無話可說,若師傅認為弟子能渡,便請往那山上揭了封條,俺自然保師傅一路西行,造福蒼生!”
三藏聞言,自然喜不自勝,然而小和尚悟命卻仍舊不信,正要說話,突見得云開霧散,瑞氣千條,五行山旁更有異花盛開,以迎那慈悲的教主!
“三藏!”云端上露出菩薩身影,她寶相莊嚴,端莊優雅,卻又面露慈悲,憐憫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