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團軍發現**的情報,是英租界憲兵分隊最先知曉的。
因此,對第三集團軍進行調查,非常之必要。
第三集團軍于1939年10月1日,在唐山馬家溝成立,其成員的軍官,主要來自通縣軍校第一期畢業生,而士兵則是從各縣招募而來的青壯年。
第三集團軍下轄第五、第六團和炮兵隊,對外號稱一萬五千人,實際上三千人都不到。
對第三集團軍的調查,是路承周最先提出來的,派人去調查時,川崎弘自然將他列入調查組名單。
“雖然你新婚不久,但這次得讓你去趟遷安縣才行。”川崎弘將路承周叫到辦公室,向他交待著說。
“此事我去合適么?”路承周詫異地說。
遷安縣是目前第三集團軍的駐扎地,如果由他去第三集團軍的話,自然能將第三集團軍的情況摸得清清楚楚。
路承周雖然心里暗暗高興,但此時卻不能表現出來。
“當然,你是海沽人,去調查最是合適。我看,今天就動身吧。”川崎弘說。
對華北綏靖軍的內部調查,中國人是最合適的。
日本人的調查,或許更公正,也更專業,但他們有個最大的難題,他們沒辦法與中國的士兵溝通。
至少,大部分中國士兵說的,帶著濃厚口音的中國話,他們都聽不懂。
路承周是海沽人,能與絕大部分中國人溝通。
這是路承周的優勢,也是派他去調查的重要原因。
當然,除了路承周外,情報一室的顧問石田秋夫,也會跟著一起去。
對川崎弘來說,如果這次的調查組,沒有日本人參加,他對調查結果,也會有疑惑。
“嗨。”路承周應道。
回到辦公室后,路承周馬上向石田秋夫報告此事,同時,他給庸報打了個電話。
馬玉珍雖然沒在報社,但也沒辦法,路承周只好讓報社的同事轉告。
馬玉珍恢復身份,再與路承周結婚后,她在庸報馬上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甚至,報社的同事,對她的態度,比原來要親切得多。
馬玉珍的身份雖然沒變,但她的丈夫路承周,卻是英租界憲兵分隊的情報一室主任。
這個職務看著似乎不高,但手中的權力大得嚇人。
至少,對他們這些普通人來說,能在憲兵隊當差,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而路承周可不止當差這么簡單,還是情報一室主任。
“路君,要不你還是去趟報社吧?”石田秋夫見路承周向庸報報社的人,交待要出趟差的事,覺得路承周完全可以與馬玉珍見個面。
“不必,任務要緊,先走吧。”路承周搖了搖頭,川崎弘對第三集團軍出現**非常緊張,自己怎么能兒女情長呢。
路承周親自開車,直到晚上十點多,才到達第三集團軍的駐扎地:遷安縣城。
第三集團軍的司令劉生祖,早就在遷安縣最好的酒樓設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