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也是大明帝國的中興之主,聽了張秀對巴圖孟克的介紹之后,更打定了注意要跟巴圖孟克一較長短,腦子里幻想著兩軍陣前,雙方擺明車馬,中原大帝與漠北汗王縱馬提槍決戰于兩軍陣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當為史書上的一段佳話。
當然...弘治皇帝也就是想想,能讓他御駕親征已經是內閣大臣以及尚書們看在他勤政多年的份兒上格外“開恩”了,真要是提刀上陣決斗,隨行來的“閣老”怕是少不了給他來了血諫的橋段...頂不住。
大同府,明九邊重鎮之一,轄的長城東起鎮口臺,西至鴉角山,全長330多公里,這次韃靼寇的就是此處。
弘治皇帝穿著金燦燦的鎧甲,指點江山,揮斥方遒...麾下各路總兵與衛所指揮使,一個個也都聽得熱血沸騰,恨不得直接打去韃靼的老窩,也來個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功勛是武將的立身之本,以前皇帝不在,朝廷給的令就是以防御為主,可這一次不同啊...御駕親征,這么大的動靜,連太原府幾個衛所的兵都調過來了,顯然朝廷的家底殷實了,能支撐他們遠征一次漠北了,總不能只是韃靼一直打他們...如今正盤算著如何搶主攻,反打回去,也在韃靼的地盤上耀武揚威一番。
皇帝來之前,他們已經跟敵寇有過幾次交手,互有勝負,但這都是開胃小菜...韃靼小王子此番率領五萬鐵騎南下劫掠,起意圖恐怕更多是在試探大明的深淺。
“朕欲于敵決戰黑河灣,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弘治皇帝指著地圖上一個的位置,正是韃靼大營目前所在,這里是大明的疆土。
“決戰?”
眾人聞言一驚,心說:皇帝膽子可不小啊,一來就要決戰...
“陛下不可!”兵部尚書馬文升急忙出言勸解,道:“我等大軍初到,尚未修整...而且尚且不知賊寇軍情,萬不能貿然出擊!”
馬文升領軍多年的老將,上馬能武,下馬能文,弘治皇帝對其還是非常倚重的,否則這一次親征也不會把他帶在身邊兜底。
但...這一路上,他跟重領錦衣衛的張秀不止一次探討邊疆軍情。張秀作為“陳大將”的關門弟子,閑著也是閑著,便將一些戰術戰略講給了弘治皇帝聽。
其中就包括集中優勢兵力,以及利用韃靼尚且不清楚槍械威力的先機,于其決戰與黑河灣,一戰定勝負。
當然,也有獨立團的傳統技能:先誘敵,在打伏擊,最后正面破敵。
還有更大膽的,主動讓韃靼包圍了自己,然后弘治皇帝率領大軍再將韃靼合圍,來一次“山崎大隊”沒能完成的中心開花戰術。
張秀本是口嗨,沒想到弘治皇帝認真起來了,認真思索之后,覺著最后一種風險太大,雖然張秀說得信誓旦旦,但他不會冒這個險;第二種,花里胡哨,看似一環扣一環,但他認為贏得不夠痛快;還是決戰黑河灣,畢其功于一役更讓他血脈沸騰,正面擊潰敵軍,名留青史啊!
張秀雖然沒來得及指揮一次大型戰役,但也是從戰場中殺出來的,從獨立團道新六團沒少跟鬼子硬碰硬,也算是“常勝將軍”,如今麾下五千錦衣衛全都裝配上了兩廣總督府同款的步槍,甚至還有幾挺沖鋒槍與機關槍...若非皇帝不放人,他甚至敢領著這幫人打一個戰術穿插,來一個四度“黑水”,拷貝經典。
槍械的出現,被稱為是騎兵克星,游牧民族至此逐漸淪落為附庸,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且錦衣衛這幫兇人,就算是沒有槍械,單論武藝也不再韃靼鐵騎之下...雖然對槍械的熟悉程度稍遜神機營一籌,但他們的戰斗力目前絕對能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