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小皇帝趙煦來說,把一個行將就木,整天將之乎者也掛在嘴邊兒的頑固老頭子,與一個仙風道骨,玉樹臨風且能救他性命的道門小天師放在一起比較,就是一道簡單的送分題,選誰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小張天師完勝,
雖然歷代皇帝對道門的看法或多或少會有些差異,但不可否認的是,道家在宋朝確實有著的超然地位。
張秀對老太傅暗道一聲抱歉:道不同,不相為謀...趙煦聰明伶俐,年紀小也好調教...且看貧道傳授他“屠龍術”。
對于大宋皇帝來說,士大夫既是共治天下的伙伴,也是皇族統治江山的敵人。
雖然這些文人大話說的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天下“九成八”的土地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一個個的還不上稅。
認真說起來,其實大宋最大的受益人是他們,出了亂子還能甩鍋給皇帝。比如,百姓造反是是因為皇帝的過錯;天下大旱又或是大洪水,是皇帝品行不端;有地方地震,是地龍翻身,祖宗震怒不屑子孫等等。
老太傅,最終還是被送出了宮。
召集了三五好友,便開始詆毀龍虎山的小張天師,說他是個妖言惑眾的妖道,要迷惑著皇帝去修仙。有些個不明就里的國子監儒生,在老太傅的號召下加入了聲討行列;
但有些明白人,并沒有跟他同流合污。
年邁司馬光與還要大他一歲的呂公著,對坐與衙門之中。
司馬光輕嘆一聲,道:“龍虎山小張天師一事,你怎么看?”
“龍虎山歷代天師都受到朝廷敕封,真本事還是有的...而且官家體弱多病,這本就是不爭的事實。”呂公著搖搖頭:“縱觀先帝的十四位皇子,早殤的就有一半多...剩下的這幾位王爺,也沒有幾個身體結實的...依老夫看,小張天師說的話八成是真的...若非如此,堂堂太傅,豈能因為年幼天子不喜,而被趕出大內?”
司馬光點點頭,沉吟片刻道:“確實如此,否則太皇太后也不會由著官家胡來。”
說道高太后,司馬光與呂公著都是有幾分佩服的。
他們能夠復起,全都是因為這位高太后廢除了神宗時期的“王安石新政”,將他們召回來恢復舊制,主持日常朝政。
老太傅并沒有掀起什么波浪,只是因為小張天師真真切切的在小皇帝以及高太后的面前展示了幾手神仙手段——眾目睽睽之下,當著二人面,將一尊大鼎收入儲物空間之中。
倒不是張秀故意顯擺,作為道門天師,沒有幾手驚駭道眾人的神仙手段,又如何算得上是得道高人,又如何服眾?如何能夠讓小皇帝乖乖聽話?
縱然高太后十分精明,可見到這般場景自然也是要被震驚到的,何況還有道家降魔之法——掌心雷,“雷”聲震響,火光四濺,假山都能轟塌...更是讓她對張秀天師的身份深信不疑:莫非我趙氏先祖,當真是道門高人?否則怎會有如此神仙般的人物“下凡”輔佐大宋天子?
老太傅,被高太后連夜差人送回老家去,算是告老還鄉了...主要是怕這個老家伙不開眼,還要繼續得罪天師,哪天兒走在路上,被雷劈死怎么辦?
那群文臣們,還不是要來對她們這些孤兒寡祖的指指點點?
高太后都這般模樣,更別說是小皇帝趙煦了,現在已經完全化身小迷弟...皇帝也不想當了,就想跟著小張天師修仙去。
至于高太后一開始說的——如果張秀果真有本領,就讓小皇帝拜張秀為帝師的事兒,小皇帝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