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
“下官黃裳。”
“老夫如果沒記錯的話,你應當是元豐五年的狀元郎。”
元豐五年,雖然老夫謫貶黃州,但也知道那一科的進士...一個能打的也沒有,也就這個狀元黃裳還勉強看得過去,可惜年紀有些大了,少了幾分靈氣...蘇軾以職場前輩的身份,對著這位秘書省新任著作郎稍稍勉勵了幾句,便也不再過多關注。
天下的狀元多了去了,能入他蘇軾眼還真沒幾個,只期望他日后能成為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也不愧對狀元郎的身份。
當然,現在還是宋朝,不僅僅下官見了上官并不用跪下磕頭,就算是士大夫見了皇帝,若非必要也是不用下跪的。
黃裳是個務實的性子,不論蘇軾內里在想什么,現在對他說的話,總是記下了,興許什么地方就能用得到。
“黃裳?”
蘇軾不在意他,可張秀卻是稀罕上了,大叔...你與我道有緣啊!
只聽他的名字,就忍不住就想要將他拐帶走...
張秀不露聲色,也只是于黃裳微微一笑,先結一個眼緣兒。日后再深入交流也不遲...此人的天賦十分夸張,一個人在整理道藏的過程中,竟然都能領悟“九陰真經”這種神功出來,當真是令人羨慕且嫉妒。
這檔子事說給江湖上的那些人聽,想必牙都能酸掉了去,恨不得取而代之。
也就是在天龍這個中武世界,如果是高武世界的話,毫不夸張的講,他能達到破碎虛空的境界都毫不稀奇。
黃裳也多打量了幾眼這位小天師,龍虎山張天師的名聲,從仁宗一朝就非常顯赫...皇帝多次下旨敕封,在民間也很有威望。
最主要龍虎山天師一脈,一向淡泊虛名...觀中的道士們,也只心向道,雖然偶爾也有“行俠仗義”之舉,但也并沒有忌犯過朝廷的法度,當地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龍虎山的道士其實也功不可沒。
道家隱于平安時,越是天下太平,真正的道士們,反而不涉足紅塵,紛紛避世修行。若是天下大亂,道兵們也能為國捐軀,甘灑熱血。
江湖上那些興風作浪的野道人,別說是官方認證的“皈依證”與“傳度證”了,恐怕就連證明他們出家人身份的“度牒”都沒有。
對于真正的“道士”,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還是非常尊敬的。
小張天師在黃裳心中,便是真正的“道士”,再加上他本身就對道經頗為精通,如今有幸能夠相遇,自是有幾分親切。
見張秀對自己微笑,連忙還禮。
“不知蘇大人與小張天師來秘書省所為何事?”
“官家在午休,老夫便抽空帶著小張天師出宮一趟,在京師之中逛逛...路過此地而已。”說著,蘇軾就把引著張秀往外走,他們其實也就是路過秘書省時,正巧碰上了來“上班”的黃裳,才說了幾句話。
.......
汴京城,還是相當熱鬧的。
張秀打聽了一下,清明上河圖還沒有出世,而張擇端這個人,就連蘇軾也未曾聽聞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