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彥和他的哥哥張中孚就是那個時候投降金國的——盡管他們的父親是為了支援被金軍圍攻的太原而戰死的。
可以說張中彥從來就不是一個腦袋愚笨的人,不管是當年還是現在,他絕對不會為了一個不值得的目標而戰死。
宋國沒希望了,他就選擇了金國,金國沒希望了,他也要想方設法的選擇其他勢力,維持家族的存續和自己的高位。
眼下,就是選擇的時候了。
選誰呢?
南宋?
不,他也打心眼兒里瞧不起南宋。
當年金國歸還陜西河南地的時候他跟著回歸了一次宋朝,被趙構召到臨安拜見,就在那段時間完顏宗弼再次南下奪取陜西與河南,點名要張氏兄弟回去。
于是趙構就真的按照完顏宗弼的意思把他們送回了北方。
雖然張氏兄弟并不排斥回去,但是這種朝廷這種皇帝能相信?
那是找死!
那么選擇西夏?
不行,窮鄉僻壤,蕞爾小國,比起南宋更加沒有政治信譽,之前還勾搭著金國,現在又光速勾搭上了光復軍——比我還眼疾手快,能選擇?
開什么玩笑!
于是西夏也被排除了。
那么接下來還有什么選項?
往西,去西域投奔某個部落或者干脆投奔西遼?
別了吧,太遠了,還不知道自己這把老骨頭能不能撐得住,別死在半路上成為笑柄了!
那么,別無選擇了,只有一個可以選擇的對象了。
張中彥看了看白發蒼蒼的徒單合喜,眼中閃過一絲不忍。
徒單合喜對他還算是照顧且信任的。
但是這些許的不忍很快就被堅定的求生欲所取代了。
沒什么比自己求生更重要。
所以老長官,對不起了!
張中彥打定主意要私下里聯絡光復軍,打算到時候給光復軍行個方便,以此換取自己的生路與家族的前途。
光復軍與西夏軍隊陳兵邊境,對關中虎視眈眈。
關中金軍不甘示弱,陳兵邊境與之對峙,顯示自己還能再戰。
關中局勢一觸即發。
而同一時刻,在臨安,張浚正在向前來相送的三五好友告別。
一個月之前,張浚向趙構遞上了辭呈,乞骸骨回鄉,趙構三次不允,張浚三次堅持,第四次,趙構允了。
趙構以張浚雖然犯有錯誤但是一直兢兢業業為國家著想,于是增張浚以太師的頭銜,授醴泉觀使閑差,每月都可以領到極為豐厚的退休金,一直到他壽終正寢為止。
張浚領命,親自入宮向趙構道謝,君臣抱頭痛哭一陣,張浚正式向趙構告別。
與趙構告別之后,張浚又向自己的諸多好友告別辭行,并且盛情邀請他們將來有機會的話到他的四川老家去游玩,他的老家綠水青山,景色極美,他愿意和老友們三五成群游山玩水,就此度過一生。
他是笑著告別的,但是他的好友們實在是笑不出來,有些甚至是十分悲憤的前來送別張浚。
比如陳俊卿。
“我實在不認為先生需要主動辭官,先生留在朝中一日,則朝中佞臣不得張目,先生多說一句話,則朝中佞臣就要震怖一日,先生一走,朝中再無人矣!這難道也可以嗎?!”
陳俊卿十分悲憤地握著張浚的手,死死盯著他看。
————————————
PS:存稿沒了,化為烏有了,這些都是我連夜趕出來的。。。。真的,從來沒發現云盤這么有意義,不說了,沖會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