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生跟在蘇詠霖身邊很久了,耳濡目染也學到了很多蘇詠霖當年的本領,對這方面那是門兒清,都不需要要姚宏放的提點,只要一個臺階,他就能往上上,然后站穩腳跟。
沒多長時間,整個縣府里都是蘇長生的“朋友”。
姚宏放在這個過程中甘當綠葉,全力配合蘇長生的行動,儼然一副好助手的模樣,且完全沒有居功自傲的感覺。
但是蘇長生還是多次向他表示感謝,并且在寫給蘇詠霖的信里提到了姚宏放在這方面的功勞。
于是蘇詠霖也感覺到姚宏放是他在南宋打開缺口的不可或缺的幫手,于是蘇詠霖親自寫信給姚宏放,像姚宏放表示感謝,并且表示等他攻下中都,就會邀請姚宏放來中都做客。
說老實話,蘇長生能做到這個地步,蘇詠霖都覺得有些驚訝。
蘇詠霖雖然想著在南宋建立組織,開展敵后戰爭,但是復興會成立之前,他并未下令給蘇長生讓他在當地開始行動。
蘇長生是自己行動起來的,他在復興會成立之前就開始給那些小伙子們傳授蘇詠霖的思想。
一邊傳授他們文化知識,一邊告訴他們什么是壓迫,什么是剝削,以及他們如何在南宋政府殘酷的剝削與壓迫之下變得一無所有,淪為流民,最后只能慘死。
這些來自各地的流民小伙子們從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最后的略有領悟,是蘇長生一點一點引導的,讓他們知道了他們為什么有如此悲慘的命運,以及該如何對抗這種命運。
當小伙子們懷有疑惑的時候,他就把蘇詠霖正在北邊越戰越勇不斷開拓生存空間的戰績告訴他們,告訴他們那位領袖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他們爭取未來。
“蘇將軍是在為我們而戰?”
一個小伙子滿臉疑惑:“可是我們都不認識蘇將軍,蘇將軍為什么要為我們而戰?”
“蘇將軍認識你們。”
蘇長生開口道:“你們是失地流民,是貧苦的農民,蘇將軍認識,認識你們所有人,所以才要為你們而戰。”
蘇長生描述蘇詠霖治下農民的生活,讓這些小伙子們十分向往。
“組長,我們也能過上這樣的日子嗎?”
“可以,一定可以,因為已經有人過上這樣的日子了,你們只要堅持到蘇將軍來到,就一定能過上那樣的日子,說不定還會過得更好!”
“還能更好?”
“一定可以更好!”
蘇長生對此毫不懷疑,而他的態度也感染了周邊所有年輕小伙子們。
他們逐漸懂事,逐漸成熟,認識越來越多的字,有了自己的三觀,打破了愚昧,看到了真實的世界,于是對蘇詠霖治下的世界越發的向往。
當蘇詠霖決定建立復興會的時候,蘇長生是第一批進入的。
然后蘇長生不僅推薦了自己麾下的老隊員十一人,還推薦了二十一名對南宋痛恨、思想覺悟程度很高的本地部下一起加入復興會,自己為他們做擔保。
之后復興會總部派人來到嘉興做了一番面試,驚訝的發現這些人在蘇長生的指導下,在思想上的覺悟的確非常深刻,文化方面也超過了及格線,符合復興會的準入標準。
于是他們最終決定把這二十一名南宋本地的天網軍密探全部納入復興會組織,并且在嘉興成立了復興會支部,由蘇長生出任支部主任,負責在南宋建設、發展復興會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