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覺得這塊地方盛產土匪不是沒理由的,這一塊地區多山地,少平原,山路崎嶇,稍微深入一些就特別難走,很多條通道都是只夠一個人或者兩個人通過。
我這段時間有空就往山里跑,發現這樣的山很多,山里面還有不少山谷地適合做營寨,山上還有山泉水,只要有足夠的糧食,一座山上住個三五百人不成問題。”
趙玉成愣了愣,然后笑了出來。
“咱們還沒有行動,你就想到了要跟宋軍打仗的事情了?”
“早晚的事情,這里的百姓雖然麻木,但是每個人心里都有怒,都有怨,而且肚子都很餓,他們不是不恨官府和地主豪強,只是看不到反抗成功的希望,咱們只要讓他們看到希望!”
徐通笑了:“陛下那句話怎么說來著?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徐通一番話說得大家心念通達,很多人的心思都活泛起來。
“我覺得徐通說得有道理。”
復興會江西分會的副主任、這里最資深的復興會員杜啟開口道:“咱們來這里就是為了武裝斗爭,也不是為了做善事,開粥棚,咱們要做的事拉起一支堅強的隊伍,在這里打開咱們復興會的局面。
所以,咱們的確可以先選擇可靠的根據地,要能夠長久堅守,在咱們的力量不夠強大、人手不夠多的時候,能讓咱們以少勝多,戰勝隨時可能來討伐的宋軍或者地主武裝。”
眾人對此討論了一陣子,然后把目光投向了趙玉成。
趙玉成思考了一陣子,表示認同。
“不考慮其他的,先考慮生存問題,咱們要先能生存下去,然后才能考慮其他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徐通說的很有道理,大家先找可以當根據地的地方,然后購置必要的東西。”
于是接下來兩個月,他們就開始為武裝斗爭做準備。
出發之前,大家都是想要在廬陵一帶發展農民們進行斗爭的,但是很快他們就意識到這個策略很危險。
因為廬陵一帶距離南宋最強大人數最多的一支屯駐大軍鄂州大軍太近了。
且就在廬陵以北,還有九江地區的宋軍駐扎,想要調動南下平叛也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
這兩支大軍一旦南下合流,起碼能拉出十多萬的軍隊,平叛所用兵力會非常龐大,并非剛剛起事的起義軍所可以對抗。
另外,就在距離廬陵地區不遠的贛州,還有一支宋廷的禁軍部隊駐扎。
據說這是因為當年贛州還叫虔州的時候,發生了一次民亂,那一次民亂驚擾到了趙構老娘,趙構的老娘給嚇得不輕。
趙構大怒,要屠盡虔州居民為老娘出口惡氣,幸賴岳飛苦求,趙構才作罷,但是自此對虔州人不信任,專門派兵駐扎。
紹興二十二年,虔州發生駐軍叛亂,叛亂平息之后,虔州被改名為贛州。
西北部有鄂州大軍,北部有九江大軍,東南部有虔州禁軍,若要在這一帶的平原地區發展,恐怕都來不及發展,就要被南宋軍隊平定了。
所以,軍隊一旦起勢,有了一定的基礎,就要立刻進入山區,經營山區,通過山勢對抗南宋討伐部隊,同時鍛煉己方人員,教育己方人員,不斷發展壯大,等待時機。
不能留在平原地區和很快就能趕來的南宋正規軍硬碰硬。
這一策略確定之后,由趙玉成等人負責實施。
他們選擇的根據地位于廬陵西南部的羅霄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