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
伊達爾人一向以和為貴,以理服人。
……
土地問題,戰俘問題以及賠償問題。
圍繞著以上的三個主要議題,雙方的唇槍舌戰一共持續了四天。
奧丁使者西蒙·格里菲斯接連好幾次差點兒被氣暈過去,以至于在第一天談判結束之后,伊達爾軍醫時刻都會在這位奧丁使者的營帳外待命。
整整四天的時間里,從早上七八點鐘到晚上七八點鐘,營帳之中不時傳來雙方進行“友好交流”的嘶吼聲。
但就算如此,直到伊達爾人威脅要繼續向松恩平原進軍的時候,這一份和平協議才被最終確定了下來。
伊達爾領與奧丁帝國之間的戰爭,
也終于在這一刻,
結束了……
新歷538年3月11日,第一次伊奧戰爭以奧丁帝國的全面潰敗作為終結,奧丁使者西蒙·格里菲斯就此簽下了讓奧丁帝國國民唾棄近百年的《瓦倫斯和約》,但與此同時,這份和約也被部分奧丁帝國進步分子視為奧丁帝國由野蠻落后走向文明社會的重要轉折點。
……
作為伊達爾伯爵布魯諾·斯圖亞特派遣的談判特使,布魯諾曾給老福特列出了一系列的“最低要求”,只要最終的談判結果優于該“要求”,便可以由老福特做主,與奧丁人簽訂協議。
只不過……
當這份最終版本的停戰協議被擺放在布魯諾的案頭之時,他不由得愣在了那里。
不是因為條件太過苛刻,而是因為……這份和約對于伊達爾領來說極為有利,甚至遠遠超出了布魯諾此前的預料!
奧丁人當然不想便宜伊達爾領,但是……當那些潰逃的奧丁士卒將有關于伊達爾軍隊的消息帶回去后,縱然阿利歐·奧沙利文在第一時間下令封鎖消息,卻也無濟于事。
近千名潰逃的士兵也就意味著近千張嘴,元帥陣亡、祭祀被炸死,如此勁爆的消息哪里是那么容易封鎖的?
所以……
在伊達爾人的步步緊逼和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往日里所向披靡的奧丁帝國總算是服了軟,在奧丁君主阿利歐·奧沙利文的默許下,西蒙終究還是簽下了這份對伊達爾領極為有利的《瓦倫斯和約》。
首先是土地劃分的問題。
根據二皇子雷茲與奧丁君主阿利歐·奧沙利文簽訂的停戰協議,多恩領、瓦倫斯平原和阿爾米斯山脈以東地區都屬于帝國東部的范疇。
所以,它們全都在停戰協議中被劃為了奧丁帝國的法理領土。
而在最新的《瓦倫斯和約》之中,奧丁帝國卻對伊達爾領做出了很大程度上的退讓。
出于地緣政治上的考量和對伊達爾人所擁有的神秘武器的畏懼,奧丁人不得不忍痛割愛,將瓦倫斯平原沿中軸線一分為二。
除卻將艾德河以東的地區全部割讓給伊達爾領外,雙方還約定,將瓦倫斯平原作為軍事緩沖區,東部地區由伊達爾領控制,而瓦倫斯平原的西部……則由諾曼帝國(二皇子雷茲)控制!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