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軍事上,
瓦倫斯城的確可以成為一座堅固的堡壘,可一旦面臨外敵入侵,敵人的軍隊完全可以繞過這座位于瓦倫斯平原中部的城市!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瓦倫斯城不重要。
恰恰相反,包括布魯諾在內,所有伊達爾人都將瓦倫斯城視為伊達爾公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踐行伊達爾公國的律法條令。
在這里,
農奴們同樣有機會成為一名自由人,
底層的民眾同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好的生活資料,
瓦倫斯平原將始終作為伊達爾公國的重要糧食產區而存在,為伊達爾公國提供充裕的糧食或是可供進一步加工售賣的經濟作物。
在布魯諾的構想之中,它將成為伊達爾公國與諾曼帝國、奧丁帝國之間陸路貿易的樞紐,將會有無數商旅在此處穿行,成為除伊達爾領之外,帝國東部最大的交通、貿易樞紐!
雖然在奧丁人入侵帝國東部的時候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屠城慘劇,但布魯諾有信心讓瓦倫斯城、瓦倫斯平原,在自己的統治之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況且,瓦倫斯平原的底子很好,它是除了伊達爾領之外,整個帝國東部發展程度最高、聚集人口最多的地方。
曾經的統治者哈斯廷斯家族在這片土地上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哪怕是剛剛被奧丁人砍死的瓦倫斯侯爵泰拉吉·哈斯廷斯在這片土地上進行了幾十年如一日的瘋狂的敗家活動,哈斯廷斯家族的底蘊仍舊體現在瓦倫斯平原的方方面面。
以至于經歷過屠戮與掠奪之后,當伊達爾領終于接管這片土地時,生活在瓦倫斯平原上的農奴與平民的數量仍舊高達八萬余人。
他們曾經在哈斯廷斯家族的剝削下夜以繼日的勞作,為這個帝國東部最大的豪門貴族創造了無數財富。
而現在,
哈斯廷斯家族的時代結束了,
伊達爾公國成為了這片土地的新主人。
在《瓦倫斯和約》簽訂的第二天,老福特便開始組織隨行的伊達爾官員梳理瓦倫斯平原上的人口,整理哈斯廷斯家族遺留下來文書,開始試著搭建一個用于管理瓦倫斯平原的基層管理體系。
所以,
為了盡快凝聚人心,保證春耕的有序進行,為伊達爾領提供充足的糧食儲備,眼下最為重要的舉措便是……
打土豪,分田地!
直接瓜分貴族的土地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布魯諾本身就是貴族階級的一員。
就算布魯諾再怎么想不開,也不會自己否定自己。
因此,逃離帝國東部的貴族統統被老福特貼上了叛國者的標簽,而這些貴族們擁有的土地,自然也就成為了伊達爾公爵布魯諾·斯圖亞特的財產。
然后……
仁慈的公爵大人將這些土地借給民眾們耕種,
這很合理!
有一說一,如果這是在打游戲,伊達爾領早就由于過度擴張而叛亂四起了。
但有些時候,現實畢竟是現實,帝國東部那些饑寒交迫的民眾從未有過國家的概念,所以……伊達爾領的吞并并未引起民眾們的抵觸情緒。
雖然民眾們不清楚伊達爾領是哪一方勢力,但卻總要比淪為奧丁人的奴隸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