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乾家住“瀾彎”小區。
這是一片很新的住宅區,幾年前這里還是潮濕逼仄的小胡同,后來成了轟轟烈烈的城市改造受益者,董乾家也是這樣搬進了窗明幾凈的回遷安置樓。
這些年新建的小區都很講究,“地暖”“中央空調”“新風系統”,前些年還覺得頗為洋氣的名詞儼然已經成了住宅的標配,新一代的城市中產開始購買生活品質,要地段、要安靜、要服務、要便捷。老住戶們稀里糊涂地簽了動遷協議,在“品質生活”的邊緣撈到一處容身之所,仿佛也跟著融入了“品質都市”的大潮……當然,只有住進來才知道,原來只是看上去很美。
回遷房和商品房中間有一道厚厚的隔離帶,中間是封死的,一邊是光禿禿的水泥地面,一邊是花團錦簇的人工景觀,一下將面貌相似的樓房分出了三六九等。
肖海洋和同事從董乾家里出來的時候,發現他們停警車的地方已經圍了一圈人。
“這車一大早就來了,”有個遛狗的老頭指著警車說,“我買早飯那會就看見了,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查這么久。”
“您不知道嗎,有個殺人犯住這,我看網上扒出來的地址就是這院的樓。”旁邊學生模樣的少年舉起手機給老人看,遛狗的老頭瞇縫著眼,對暴風一樣席卷而過的信息流有些半懂不懂的敬畏。
“哎,那兩個人是警察嗎?”
肖海洋還沒來得及拉開車門,就險些被淹沒在人民群眾的七嘴八舌里。
“警察叔叔,聽說買/兇/殺人那個兇手住這,你們是為這事來的嗎?”
肖海洋先是一愣,隨后連連搖頭:“不是,別瞎猜了,勞駕讓一讓。”
舉著手機的少年好奇地問:“真有私生子嗎?”
他話沒說完,就被身后一位打扮入時的女士拽到了一邊:“你少打聽那些沒用的八卦,再上網瞎看不讓你帶手機了——警官,我就稍微問一句,撞人的那個到底死沒死?你們抓起來了嗎?跟殺人犯住隔壁哦……”
肖海洋拉車門的手一頓,隨后假裝沒聽見,一言不發地低頭鉆進車里。
“哎,怎么走了?回答一句能怎么樣嘛,這也是群眾關切的安全問題啊!”
旁邊停車的男人低低地發著牢騷:“我早就說不應該買這種離回遷房近的,你都不知道旁邊住的是什么人……”
肖海洋沒等同事關好車門就踩了油門,好像被什么追著似的離開了住宅區的停車場。才剛一開出小區大門,迎面就碰見一輛印著某媒體標志的面包車,同事眼尖,趕緊拍拍肖海洋:“從旁邊小路走,別惹麻煩。”
肖海洋一打方向盤拐入七扭八歪的小路,余光瞥見面包車上下來幾個扛著儀器的人,連跑再顛地追了他們幾步,眼見追不上,這才只好偃旗息鼓,遠遠拍了幾張警車駛過的照片。
同事緊張地回頭看了看,確定沒有節外生枝,這才松了口氣,對肖海洋說:“風聲傳得真快,海洋我跟你說,現在可不比從前了,你要是查案的時候碰見這種情況,一定得記著管住自己的嘴,不會打太極就趕緊跑,上面沒出正式的官方通告,咱們一個字都不能多說,這可是紀律,要不然回頭擎等著被老大收拾吧。”
肖海洋先是有些木訥地點了一下頭,過了好一會,他突然又沒頭沒腦地問:“董曉晴還能在這住下去嗎?”
同事先是疑惑地“嗯”了一聲,隨即回過神來,不甚在意地擺擺手:“肯定得難受一陣子,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大家都那么忙,誰有那么長的記性?放心,一兩個月以后就沒人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