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對于貴族階級來說屬于常識的信息,對于民眾來說屬于喜聞樂見的機密。
就好比水之國女王的真實年齡。
但凡沒有落魄到譜系書都拿去賣錢的貴族,隨便翻一翻這本大部頭就知道瑪麗陛下是哪一年出生的,再用扭頭看一看日歷確定今兒個是啥年份日期,做一做減法不就出來答案咯。
可是對于凡爾賽的廣大民眾來說,國王駕崩可是個大新聞。
尤其這位國王還是女的,更妙的還是外國的。
看熱鬧不嫌事兒大,是首都百姓的普遍特征。
甚至鞋匠和裁縫都能為了血腥瑪麗到底五十歲還是六十歲爭的面紅耳赤。
事實上,這與他們根本扯不上半個土郎的關系。
真的沒有關系嗎
很多水之國的平民其實也覺得沒啥關系。
換一個國王還不是該交稅交稅,該服役服役,日子總得過下去,換個國王糧店還能半價不成。
似乎確實沒啥關系。
然而對于戰火紛飛的四大國,血腥瑪麗的駕崩簡直是比組織一場會戰還令人頭疼的大消息。
喜笑顏開者如伊凡四世,水之國的瑪麗死了,再也沒有人能妨礙他攻略鐵之國,死得好啊
喜憂參半者如威廉一世,少了這位姑母的掣肘的同時,也失去了水之國的支持,說不清好壞。
無關緊要者如大流士一世,水之國的外海艦隊固然強盛一時,可是地中海還輪不到水之國說了算,瑪麗的逝去對于正值壯年的大流士一世來說不過是睡前一杯酒的同理心而已。
真正感到憂愁的反而是路易十七。
眼看水之國就要出賣雷之國轉而支持土之國,怎么血腥瑪麗就這么死了
死啦
這位真正掌控著水之國的女王陛下死啦,所以土之國的大麻煩來啦
原本果之國在土之國的外交攻勢下已經傾向于結盟。
然而隨著瑪麗的去世,果之國開始惦記起水之國的王位。
畢竟腓力二世與瑪麗是法理上真的不能再真的夫妻,哪怕二人到死都沒能面對面見上一面。
可是因為這么一段正兒八經的婚姻關系存在,腓力三世作為腓力二世的親侄子,覺得自己有資格頭戴兩頂王冠。
重鑄哈布斯堡的榮光,吾輩義不容辭。
一下子,土之國與田之國瞬間坐蠟。
沒有啦,一個都沒有啦,土之國突然失去了兩個潛在的盟友,需要獨自面對雷之國的軍事進攻。
沒有啦,真的沒有啦,田之國失去了同宗親戚的幫助,陷入了雷之國入侵與雨之國叛亂的雙重困境。
卑斯麥雖然不清楚瑪麗的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兒,他卻從復雜的國際關系中尋找到了轉瞬即逝的戰略時機。
“停戰停戰是對前方上百萬將士最大的侮辱”
名義上,雷之國是在替水之國打代理人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