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試驗開局良好,兩人興致高昂,接著演練后一步的武功。
不過就算張三豐境界到了,可要將武功完全按照白羽世界的道路來運轉,光是重新調整純陽無極功,都需要耗費不少時間。距離晉升白羽世界的宗師,非得十數年苦功不可。
好在沈元景早將明教大軍指揮所在放在了襄陽附近,閑來一邊將武穆遺書傳授給教內武將,一邊調教張無忌與小昭武功。
這日,張三豐又邀請他到武當山上,說道:“教主未來之時,我曾想到一門‘太極功’,幾番波折,如今算是創造出來了,還請教主品評。”
他便將這門太極功一一闡明,沈元景將在笑傲世界里頭學過的太極拳劍經一一對照,只覺后來的那本秘籍卻是道的意味減淡,于武學論述更多,本末倒置了。
也不知這等變化,是因著兩邊世界不同,還是張三豐有意如此,方便領悟力不夠的弟子也能學到。
這原始版本更為古樸,直指太極真意,有歌訣曰:“元始祖氣,樸樸昏昏。元含無朕,始混無名。混沌一破,太乙吐萌。兩儀合德,日月晦明。乾交坤變,坤索乾成……”
這一番太極陰陽之理讓沈元景十分受用,他之武學根基,隨著清玄經的成就,早就轉為了太極陰陽。之前于儒家經典研習較多,道家思想雖有涉獵,卻只是閉門造車,也苦于無人探討。
在白羽世界,曾聽得真武派乘法真人闡述的乃是陰陽相合,而張三豐現下所講的是陰陽交泰,沈元景自己秉持的陰陽變化的道理,雖各有側重,卻是同出一源。
……
轉眼幾年過去,天下果然大變,各地紛紛起義,沈元景手下的五散人、五行旗等在中原、鄂州、陜漢、巴蜀、江淮等多地高舉反元大旗,聲勢浩大。
由于明教秉持“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理念,雖統領諸派勢力,卻并不顯露,是以不為元廷和武林所知。
這日,明教之人來武當山,稟報道:“教主,少林、峨眉、昆侖、崆峒及華山五大門派,伙同其他一些小勢力,一齊朝著光明頂進犯,欲要趁著教主在此做客,威逼我教交出謝遜與屠龍刀。”
沈元景呵呵一笑,轉身對著旁邊的張三豐說道:“老道,他們不叫武當派一起,恐怕是以為你跟我們‘同流合污’了吧。”
張三豐說道:“兩邊都是抗蒙的義士,能不傷害人命最好。老道這就給幾大掌門寫信,也請沈教主能夠大人大量,暫且放過他們一馬。”
沈元景點點頭,轉過身來對這使者說道:“小不忍則亂大漠。告訴楊左使,范右使那邊還沒有消息,在他回歸之前,我們尚且還要這層江湖門派的皮。你將這話說與楊左使聽,他自會知道處理。”
使者領命而去,過不幾天,回轉來說,事情已經解決。川中峨眉山遭遇流寇,中原少林寺巧逢元兵,五大派走到一半,最主要的兩家退卻,剩余的被明教隨意一場埋伏,人沒死幾個,卻都慌了神。
這一場虎頭蛇尾的討伐終結之后,江湖又平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