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騎馬走在隊伍最前面的班超當然不知道陳泉和田慮的對話,不過他也在思考著同樣的問題。
究竟要怎樣才能徹底打敗北匈奴,僅僅依靠這樣的大軍遠征真的能達到擊潰北匈奴的目的嗎?
從武帝至今,大漢軍隊深入大漠不知已有多少次,斬殺的匈奴人何止數萬,可一旦漢軍回師,沒多久匈奴人就又會卷土重來。
可每次漢軍出塞,都要消耗無數錢糧,哪怕中原內地再富庶,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必須要想辦法一勞永逸地解決掉匈奴才行。
他現在心里雖然已經有了想法,可實施起來實在變數太大,而且現在還不是時機,只能繼續等待了。
班超長嘆了口氣,繼續騎馬前行。
從酒泉塞到玉門關,這一路都在漢軍的控制之下,沿路綿延的長城及無數的烽火臺,讓想要通過河西走廊進入漢地的匈奴人望而卻步。
陳泉一路上除了欣賞祁連山的雪山風景之外,就是對遠比的漢長城和烽火臺行注目禮。
在他前世的旅游過程中,也曾看到過漢長城遺址,那建立在荒漠隔壁之上的漢長城,就像是沉默的巨人,無聲守候著那片荒蕪。
陳泉小時候隨父母旅游時,曾爬上過烽火臺遺址,他當時不太明白,為何要把如此工程浩大的長城,修建在如此荒蕪的地方。
可現在他明白了,在通訊極端落后的古代,只有把戰線盡量延長,把烽火臺建到第一線,生活在內地的軍民才能獲得足夠的警戒時間。
內地的人們希望安寧的生活不被打擾,可兇殘的匈奴人從來不會顧忌這些,他們會在任何時候跑過來劫掠,邊民的勞動成果和生活口糧會在一瞬間被他們無情奪走,甚至人口也會被掠奪,成為他們的奴隸,變成他們的財富。
陳泉知道,這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農耕民族的生存之戰,作為漢族中的一員,他有責任和義務,維護自己的家園,保護好自己的族人。
經過五天半的長途跋涉,班超的人馬在中午時分,順利抵達玉門關。
陳泉端坐在馬鞍之上,望著這名聞天下的雄關沉默不語。
眼前的玉門關遠比陳泉前世看到的玉門關遺址高大雄壯。
陳泉估算了一下,這玉門關城墻高至少有十余米,城墻上寬有三米,下寬有五米,上面還有女墻,下有馬道,馬匹可以直接上到城墻之上。
關隘城樓高達兩層,站在上面可以遠眺天山。
玉門關上守衛的漢軍士卒眾多,作為抵御匈奴入侵的第一道防線,玉門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在陳泉看得入神之際,從城墻上走下來幾位軍士。
“陳隊率,這幾位是玉門關守衛,需要驗證我們的通關文書。”
帶領他們過來的周成向陳泉介紹道。
“陳隊率,這位是我們玉門關裴軍候,想見你們司馬大人一面,同時驗證通關文書。”
跟隨周成過來的一位玉門關什長指著身后一位身穿甲胄、臉色黑紅的中年男子說道。
“原來是裴軍候,請跟我來。”
陳泉趕緊翻身下馬,跟裴軍候拱手施禮,然后把他帶到了班超跟前。
“裴軍候,我們又見面了。”
班超跟這位裴軍候曾打過交道,開口問候道。
“司馬大人一路辛苦,此次出征更是艱險萬分,裴峻已經略備薄酒,為司馬大人接風洗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