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陳泉正和馬遷一起,帶著三百多名士卒,走在往蒲類海的山路上。
“辛虧我們都是輕裝,否則這樣的山路會把戰馬都活活累死。”望著前面綿延險峻的山路,馬遷對陳泉搖頭說道。
陳泉也是無奈,自己提出的方案,看上去完美,可要真做起來,實在是有苦說不出。
據說蘆烏城就在蒲類海旁,可陳泉他們誰也沒去過,只有先找到蒲類海,才能找到蘆烏城。
好在知道蒲類海的人不少,在向當地一些山民打聽了之后,陳泉他們開始了艱難的跋涉。
據當地山民介紹,去往蒲類海有兩條路可走,一條相對好走一點,但需要在眾多山谷里來回曲折前進,從車師國送往蘆烏城的糧草和物資,一般都是走這條路,據說至少要走個十多天。
另一條路相對要近上一些,但需要翻山越嶺,很多地方險峻難行,只有一些山民才走那些路。
那些山路都是由當地山民上山打獵、采藥和砍柴時所辟,還有許多地方根本無路可走,都需要自己攀爬辟路。
陳泉也是無語,跟后世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和縱橫交錯的鐵路線相比,這個時代的道路實在是崎嶇難行。
陳泉懷疑,如果沒有當地山民指點的話,自己還真不一定能找到蒲類海,更別說是蘆烏城了。
可這地方地廣人稀,就算是山民也很少遇到,陳泉他們也是憑借山民的指點勉強前行。
望著狹窄險峻的山路,陳泉不由得感嘆,蘆烏城修建在如此偏遠的地方,難怪匈奴人把它辟為糧草物資基地了。
道路如此險峻,陳泉覺得就算班超帶領大隊人馬過來,也難以及時趕到。
可當初計劃就是這樣制定的,現在又沒有電話電報之類的聯系方式,就算明知有問題也無法及時告知。
陳泉此時也理解了古人常說的一句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的確如此,在通訊落后的古代,面對訊息萬變的戰場形勢和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作為領軍者的臨時決斷和意志就顯得格外重要。
他想了一想對馬遷說道:“馬軍侯,這樣的山路,就算我們能過去,班司馬的大隊人馬也難以通過,或許我們該想想別的辦法。”
馬遷也搖頭道:“能有什么辦法,班司馬他們也只能全部輕裝,我們能做的也只是給他們留下一些路標,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了。”
兩人正說著,突然看到姜轅帶著兩名手下押著一個人走了過來。
“陳隊率,馬軍侯,剛才我們在前面抓到一個形跡可疑之人,懷疑是匈奴人的細作。”姜轅把人往陳泉和馬遷一推,喝令他老實跪下。
陳泉略有些驚訝,這地方會有匈奴人的斥候?在這么偏遠的地方,不太可能吧。
陳泉仔細看去,那人被姜轅等人給綁得結結實實,一身破破爛爛,實在不像是匈奴人的奸細,反倒更像是本地山民。陳泉一臉疑惑。
姜轅也看出了陳泉心里的疑惑,他趕緊解釋道:“隊率,這人看上去像是山民,但形跡可疑,在遇到我們之后躲藏在一處大石后偷窺我們,給發現之后還想逃跑,被我們追上給抓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