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現在報紙上做廣告是非常有效的。
而他發行的報紙也是很受歡迎。
他的培訓班中走出的寫手很是能夠抓住‘震驚體新聞’的精髓,也很擅長寫八卦、花邊新聞。
出的報紙就是容易售賣。
王輝知道這方面有大量的事情可以做。
震驚體新聞是什么樣子的?
《千淵國震驚了,我們人類竟有如此大殺器》。
標題是這種樣子的。
新聞內容對王輝來說沒有任何營養,但是一些老百姓確實處于信息閉塞狀態,說不準會看的津津有味。
以前的社會講究精英文化。
如今經濟、科技迅猛發展,底層老百姓進步的特別快,與舊有的社會精英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
于是現在應該做的是反向而行之,采用‘用戶下沉’策略,把目光和價值觀都轉向窮人。
想做好窮人的工作,核心在于道德。
王輝會反復給自己麾下的文化工作者講明白這一條。
“我們編寫‘震驚體’新聞,目的是為了給那些受教育程度特別低、生活環境特別惡劣的人提供一定的信息渠道。他們占社會的大部分,理應有對自己口味的媒體存在。如果只是為了追求暴利,我們會迅速被他們不好的一面影響,變得低俗、勢利、反智。想做好這一行,動機一定要正確。”
賺誰的錢,就會變得像誰。
社會底層民眾的特點一是勤勞,二是素質低、沒文化、反智、勢利。
道德好的人會學習他們的前一條,免疫后一條,道德差的人則會被后一條同化。
一定要守住底線。
為什么要做好文化工作?
還是為了感化惡魔。
讓惡魔為了人類的文化、經濟成果自愿投誠,這種事情多么激動人心。
文化事業不好搞,他明白。
他的培訓班在培養速成型文藝工作者方面特別有效率。
越是沒文化、沒見識的人進步的越是快,而越是有文化、有見識的人越是成型的慢。
兩種他都需要。
他現在覺得文化與科技事業同樣重要,而不是弱于科技事業。
只是搞起來非常吃力。
他開辦的《迷霧日報》大約是光之國最受歡迎的報紙。
從主編、記者到插畫師,全都是從他的藝術培訓班畢業的。
特點是品位特別符合底層老百姓的口味,作品的商業性特別強。
新聞對于底層老百姓來說,吸引力特別強。
社會精英眼中,這種報紙質量低劣,毫無營養,老百姓眼中,這報紙簡直太有意思了,可以一氣看完。
他對新聞的態度跟老家的媒體并不一樣。
他對于新聞自由這個詞的認識與社會常識是不同的。
不想上新聞的人,他盡量尊重這種選擇。
別人不想回答的問題,他的記者就不用去追問。
“我們不需要用尖銳的問題來制作新聞爆點。我們怎么寫都有爆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前提是我們得約束好自己。”
他的想法是,做事要做到極致。
《迷霧日報》的特點就是用戶下沉,主要讀者群體是社會底層勞動者。
于是就沒必要遵守社會精英的道德。
在報道的時候他們要關注底層勞動者的感受,盡量不侵犯他們。
比如一些家庭丑劇,放在社會上很有爆點。
他的記者則會從道德角度出發,不予報道。
記者自己也會給出理由:“我們的版面有限,稿件競爭激烈。我們的所有稿件的當事人都是搶著要上報紙,遇到這種不想上報紙的,我們尊重他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