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夠把礦產資源與水運的便利結合起來,那就應該建立特大的工業中心。
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沒有鐵路。
想修建很是花費力氣。
所以現在應該優先走水路。
大型輪船不容易造,小型的卻容易造。
光之國原來就有幾十米長的帆船,給它們裝上螺旋槳,用功率比較高的內燃機驅動就可以跑的更快。
螺旋槳沒入水中,裝在船后。
金屬法師、機械法師、造船工匠可以合作研究清楚。
王輝不得不反復告訴自己,必須耐心,一定不要急于求成。
這是個不容易跳過去的階段。
老老實實的修建零零星星的小型的工廠,在礦區以及水路旁邊建立工業中心。
有些地方很是適合建立工業中心,現在就可以開始規劃了。
在路沒有修好的時候想馬上就制造大量的機車壓根就不現實。
那種質量差的船的制造難度遠低于機車。
就算是用木頭、竹排制作駁船也是可以的。
于是可以充分利用社會現有的生產力抓緊把一批機動運輸工具給做出來。
一艘機動船拖著一艘巨大的木頭駁船出去拉貨,挺方便的。
駁船的生產沒有啥技術含量,不需要那些船工下場。
只要不沉就行。
一艘船的運輸量比機車大多了,跑的也不慢。
是理想的運輸工具。
他的想法是,先造出足夠數量的機動船。
然后在水道旁邊建立機械廠,生產機車,每個省都有自己的機械廠。
而每個機械廠旁邊都建立工業中心,給各個行業都提供機械式的生產線。
這個過程其實非常的緩慢。
不管他多么努力的推動相關工作的展開,都會非常慢。
涉及到的人太多。
尤其是如今的道路狀況實在是太差,還是水路更靠譜。
光之國有魔法通訊手段用于傳遞信息。
于是很多技術成果可以快速的公布于眾。
對商機敏感的人能夠迅速意識到一個大時代已經來臨了,愿意把自己的資源都投入到工業生產中來。
但是老百姓們尚未反應過來。
即使最近出現的很多人力飛機能夠一定程度上使他們的腦子更活絡,他們還是反應太慢了。
機動車能夠給生產帶來巨大的改變,但是他們買不起。
他們買得起的東西利潤不高,愿意進行改善的資本家數目不多。
他們沒錢就沒法消費。
行動力強的人會迅速占據市場,把同行給趕走。
社會面貌的改善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等著光之國的經濟慢慢發展么?
他也沒有能夠迅速引爆一國經濟的做法。
其實從某個角度講,已經算是引爆了,只是在他眼中依然發展太慢。
現在要小規模修鐵路,大規模造船、搞航運。
修一條貫穿全國的鐵路的施工量夠造不知道多少艘機船了。
有非凡者幫忙造船的話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