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是適合搞工業化的好時候,不宜盲目對外擴張。
迷霧省也建了一大一小兩個造船廠,搞水運。
修路太慢,工程量太大。
一條鐵路的工程量夠造很多艘機動船。
這邊的機械廠比別處的都要更先進一些。
但是比起王輝老家的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畢竟沒有數控技術。
零件生產出來不夠標準,裝配的時候也不夠標準。
就算是零件都生產好了,一組人一天裝配一輛手扶拖拉機。
這手扶拖拉機還充滿了廉價的味道。
金屬法師能夠改善它們的質量,但金屬法師乃是稀有型非凡者,必須用在刀尖上。
王輝自己對這種生產線的相關技術并不熟悉。
他能夠提供的幫助并不夠多。
怎么才能降低組裝機車的難度?
就算是手辦模型,組裝起來都很吃力。
機動車需要長期使用,并且要做重活,組裝起來肯定更為吃力。
簡單的機械連接、擰螺絲之后會有很多個環節用來進一步加固、減少搖晃、避免變形和松脫。
此外還有環節來防止磨損、銹蝕。
車上也會有儀表。
至于怎么使各金屬件的連接更結實、不容易損壞,王輝是不知道的。
用非凡之力可以比較輕松的解決這種技術問題,但是這些民用設備的生產必須脫離非凡之力。
想進行大規模生產的條件之一就是盡量避免對非凡者的依賴。
所以各種技師們需要花費很多力氣用于研究這些技術。
王輝經常看的很好奇。
他的各種機動車現在都瞧起來很丑陋,容易損毀,容易老化。
放在他老家都屬于殘次品。
好在它們的價格也比較便宜。
一千元一輛的機動三輪車比起兩千多元的自然要難看一些。
相關技術不是一下子就能夠搞出來的。
此外他這么多員工的機械廠一天只能生產十來輛手扶拖拉機。
他的心情是非常復雜的。
現在的生產線對手工勞動過于依賴。
想進行自動化太難、
他這里連最簡單的電子電路都沒有。
雖然有了電力,但是對于應該怎么用電,大家心里還缺少概念。
他老家很多設備表面帶有儀表盤和各種操作開關。
在他這里,想實現這些功能非常難。
如果使用非凡之力,成本會非常高。
而且涉及到非凡之力的工藝想提升很是麻煩。
他的想法是,既然勞動效率這么低,就擴大生產規模。
多建造分廠。
一個機械廠給周邊地區提供機械就可以了。
每個分廠幾百號人,幾十個分廠規模就大了。
但是這么一來社會距離工業化就比較遠了。
只能說,已經出現了工業的萌芽,可是距離各種技術的成熟還差了很遠。
不可能一下子啥都發展好了。
此外他覺得沒有電話、廣播、電視機,信息的傳播速度太慢,老百姓的腦子就死板,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的推廣就特別慢。
光之國現在的社會結構還是領主、農民式的。
領主不是那么樂意引進機器。
商人才熱衷于此。
領主也經常嫌商人太狡猾,不容易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