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工作的時候,他們是有分工的,而且修路是分階段的。
不過他覺得一天一公里可能是比較現實的。
那么兩百公里的一段鐵路需要他們施工兩百天。
一個筑路工一個月收入五六百元。
兩百天接近七個月。每個工人領四千元,兩百名工人是八十萬元。
也不算太貴。
倒是損耗的石子、木材、鋼材價格不便宜。
問題是這個修路效率太低了。
紅旗城與南石城相距兩百公里,這條鐵路要修個大半年才能修好。
如果擴大筑路隊規模,就會快很多。
比如用一千人,不到兩個月就能夠修好。
他們是否有足夠的施工機械?
有。
是否有足夠的人手?
有。
這一年他們從豬皮市接來的難民就有六萬。其中一萬多是青壯年男性,完全適合當修路工,鐵路、公路都能夠修。筑路隊用不了這么多人,其中大部分要進入礦場、窯廠、建筑業等行業。
給迷霧省建造鐵路是相對較為容易的。
可是想建造公路就難了。
即使是造石子路也需要很多施工器械。
迷霧省占據各種優勢,修路依然比較麻煩。
他依然糊涂,為什么迷霧省的工業化瞧起來這么容易。
正常來說不可能這么容易。
大約是因為這邊氣氛足夠好。
四個城的執政官都是王輝挑出來的,跟他合作比較久了。
迷霧省的官員、文員對民生工作都非常的拿手,這也算是很大的優勢。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礦產資源比較豐富。
如果他的目標只是讓更多人開上機動三輪車、手扶拖拉機,那么確實容易實現。
達成這個目標并不意味著實現了工業化。
后面的發展會更加的難。
仔細分析的話可能迷霧省的發展過程中最神奇的事情是這么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居然進行的如此有條不紊。
迷霧省所有人口都是移民。
似乎移民到了這里就可以迅速適應現狀。
這一點大約是因為迷霧省建立的宗旨乃是感化惡魔,王輝踏踏實實做了十幾年感化惡魔的工作,于是社會氣氛特別的好,老百姓到了這里覺得自在。
光之國本土的老百姓常常覺得王輝做的事情太不靠譜,日后鐵定惹來大麻煩。
但是迷霧省的老百姓生活的久了之后都對王輝持支持態度,并且覺得這種事很了不起。
懷著這種想法,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都比較順心。
確實在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實現初步的工業化比較省力。
已經有了內燃機技術和初步的交流電技術,油很便宜,電力也很便宜。
只要為各行業發明出一套機械設備來,生產率就會提高很多。
不過重新考慮一下的話,三年才能生產三萬多臺手扶拖拉機,這生產率太低,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速度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