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昊笑了笑:“做了這么些年電影,從實際情況看,電影的投資回報率受檔期、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植入廣告、發行渠道、院線推廣力度、媒體炒作程度、口碑等多重因素影響…”
“很多公認的爛片由于曝光率高、話題效應強,票房并不差,因為爛只是爛在劇本或制作環節,但其他環節并不差。反倒是很多劇本精良、拍攝用心的好電影并沒有賺到太多錢,但也給導演和演員帶來了好口碑…”
“口碑重要嗎?”
“很重要!”寧昊點頭:“我們一直覺得市場是有補償效應的,你上一部電影口碑好,但是沒賺到錢,下一部保持水準,一定會賺到大錢,反之也成立…所以,很多爛片演員我們不會用,因為他已經產生趕客效應了!”
“《中國合伙人》這個項目是怎么誕生的?”
“是沈林提出來的,那陣子他看了《社交網絡》、《飛行家》…想做一部中國企業家的電影,剛好入手了一本《俞敏洪傳奇:從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奮斗歷程》,就決定從新東方入手!”
“那…怎么找到文木野的?”
“我推薦給他的…我看過小文的短片還有長片,從電影語言上算不上有新意,也可以說他就想淡化電影語言,基本功很扎實…而且也愿意表達一些公眾話題!”
“那《合伙人》的編劇是他嗎?”
哦…
文木野憑借《中國合伙人》順利成名,但是,這電影太成熟了,完全不像處女作,很多媒體采訪他的時候都會有意無意、略帶婉轉的質疑他,暗示是沈林還有寧昊的保駕護航才讓他功成名就。
寧昊笑了笑:“如果他不是編劇,你覺得沈林會讓他署名嗎?還是第一人!”
寧昊大概就聊了這些,他忙著籌備新作品——《心花路放》…
……
找到了鐘麗芳還有趙姍,兩人正在閑聊…
“鐘總、趙總,我們很多網友覺得奇怪,為什么爛片當道?”
“因為好的電影不一定賺錢啊!”
趙姍點頭:“電影可以分成賺錢的和不賺錢的,但這個跟好電影還是壞電影還真沒有必然因果、邏輯關系。”
“您能具體說說嘛?”
趙姍看了看鐘麗芳,后者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架勢,她想了想,然后道:“電影是娛樂工業中前期投入最高、最復雜的產品,其利潤的實現需要從生產到銷售一系列環節的精巧配合。”
“觀眾和影評人更多是從觀影的效果去評判好還是爛,投資人為了獲得高回報則要綜合考慮更多的因素包括捧他的女朋友,影片質量未必是最優先考慮的。”
“質量不是第一要素?”
“這么說吧,一部電影賺錢于否,第一不是看影片質量,而是看影片投入和市場目標,明確了投入和市場目標,才有回收計劃。然后后面根據影片定位和內容,要知道怎么賣電影,就是宣傳營銷和發行環節,這塊至少占50%。”
鐘麗芳補充:“不過隨著市場、觀眾的成熟化,宣傳和營銷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了!”
“那為什么有那么多爛片?”
趙姍:“電影是個比較貴的產品,還是個不太容易形成質量評估標準的文化產品。
只要有人愿意出錢,那就拍唄。
至于最后電影是個影史經典還是爛片,這個就不好說了。”
鐘麗芳道:“有很大一部分投資人,一種是不太在乎回收,玩一把,還有一部分不知道怎么回收,被玩了一把…”
“好電影是奢侈品,沒有大量爛電影的襯托,好電影無從談起!”
“但是壞猴子出品的電影,質量都不差,至少也是及格的,你們是如何把控的?”
“這么跟你說吧,一部電影的成色,我們拿到劇本的時候,大概就能做出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