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白師傅,有昆昱暗中護持。他的圣人精神烙印在五行大洞天,然后轉入大昆天道,也成了一尊儒門圣人,乃“五玄圣人”。
最后是孟平章,燦燦焰光飛出洞天,在大昆天空點燃,直到火燒云將整座天空渲染后,方才證了“火云圣人”之位。
一日儒門四圣,其他大儒心潮澎湃,也有幾人嘗試證道。但因為精神修行不夠,紛紛折戟。
這時,功德金光照亮所有人。
昆昱心頭一跳,看向自己的“好弟弟”。
彭禹腦后浮現昭王功德碑,一方世界投影若隱若現。
太微大洞天?
聶景元看到徒兒的動作,有點不明所以。
面對儒門四圣,彭禹從容道:“內修五德,再感應天地外道,的確是一條正統法門。可惜,這種儒門修行只在自身,縱然精神修為足以感應天地,也只是己道的圣人。”
白師傅目光閃爍,浩浩蕩蕩的圣人光輝在頭頂凝聚,五彩霞光驅散太微世界投影。他主動站出來幫學生撐場子:“依殿下之意,覺得我們的儒圣還不夠圓滿?”
“方才倪先生道,儒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內而外,層層遞進。你們的外道感應,僅僅是自身感應天地嗎?眾生何在,天下何在,家國何在?”
倪神月臉色一變,陷入沉思。回想祖師手札,她似乎明白昭王所指。
“哼,家國?天下?六殿下,您年紀輕,不知道這三位大儒的事跡。”
“倪先生為天下女子建立女學,不知奔波多少世界。此等功績,為天下女子謀求福祉。難道當不起一個‘圣’字?”
“白兄少時成名,博采百家之長,智慧淵博,受神皇命,修建書館,為天下讀書人楷模。”
“孟老師更是前朝大儒,文能治國安邦,武可斬龍平妖。如何當不起一個‘圣’字?”
“既然儒門圣人需要做事,又何必弄出什么五德感應,直接以功德立圣,不是更好嗎?”
功德碑再度亮起,太微大世界的投影更加明顯。一座座城市,一座座書院出現在眾人面前。
蒙蒙稚子的朗朗讀書聲回蕩在天地間,一點點白光匯聚在彭禹身上。
然后是田野莊稼、高樓大廈,太微界各個角落都有信仰愿力飛到彭禹身上。
但并非昭王的神道信仰,而是教化之功。
“儒者,教化也。”
“修身,教化己身,學識明理,智匯通達。”
“齊家,教育子女、家庭和睦,齊心協力。”
“治國,訓導鄉民,整頓吏治,安國定邦。”
“平天下,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再無戰亂。”
隨著彭禹的話,他身上的光輝越來越強。
修身,他自然做到了。
齊家,這一點有點難。
但要說治國,平天下。彭禹可是掌控一整個世界。
太微界之教化,皆在昭王名下。
“三哥開釋的,是儒家品德修行,精神之力感應天地。那么孤今天也證一證儒家的圣人,孤展現的,是教化證道。”
昆昱展現的儒門修行是自我精神的追求。修性之道,精神不朽,最終感應天地。
而彭禹展示的,是實干興邦。比起陶冶情操,提高品行,感悟天地五常之理,不如實干教學。
治理自己的小家,然后教導學生,教導鄉民,然后教導天下蒼生。
這種理念完全符合儒門的傳統,而看到彭禹展現的那方太平世界,不少大儒陷入沉默。
儒家治國的理念,不就是為了打造一方太平盛世嗎?
建立一方大世界規模的太平盛世,有沒有資格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