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字不一,那還算什么大一統?!
……
……
朝回散去。
李斯正欲登上馬車,有人攔了下來。
“李相邦,陛下實行此旨,恐怕是有些不妥之處,相邦為何不提醒陛下,反倒認同陛下推行此令。”
一個面帶憂愁之色,鬢發皆白的老者攔住了李斯。
“是劉御史?”
李斯訝然道:“劉御史是御史大夫,專司監察百官,對陛下諫言,這駁斥陛下旨意應當是劉御史的職責,可為何要我李斯前去稟告陛下?”
劉御史讓馬車停下,嘆道:“李相邦又不是不知此事,老夫是儒家弟子,而這六國之地中,唯有我儒家所立下的書舍最多,陛下欲要收繳六國舊書,其利與我儒家相關,老夫為了避嫌,定然不能提及此事……”
戰國七雄之中無一國采用儒家學說,但儒家卻越來越壯大,全是因為儒家最樂忠于教導弟子,也最擅長于教導弟子。
所以六國的書舍之中,十有**都是儒家所開創。
“可陛下所提此事乃是好事,為了我大秦的千秋計,此事功在千秋啊!”
李斯捋了捋頷下短髯,坐在馬車車轅上,淡淡說道。
“李相邦莫非是消遣老夫……”
劉御史皺了皺眉,“本御史提出此事并不全為我儒家計,畢竟歲月更始,千秋改易,諸子百家之中也唯有儒家善于教導沖齡之童……”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他哼了一口氣,“百家之中,道家避世,避世之人怎么可能有心教導百姓?躲避世人還來不及。墨家,一家一言之學……”
“至于李相邦的法家,乃是帝王之學,不適合普羅大眾。”
“數來數去,也只有儒家可以教導百姓……,因此儒家不管是用六國舊字,還是用秦小篆,并無較大差別……”
李斯聞言,神色稍微鄭重了些。
如劉御史所說一樣,儒家能有如此這么大的規模,不是時運,畢竟無一家采取儒家之學,于爭霸不利。可儒家沒有像墨家一樣,漸漸衰亡下去,定是有其原因。
他的老師荀子就是儒家。
稍微動動腦子想一想,齊國歷代稷下學宮的祭酒,孟子、荀子……,幾乎祭酒被儒家所壟斷。
真就是齊國喜歡儒家擔任祭酒一職責嗎?!
恐怕不全然是!
李斯思索了一會,他曾在稷下學宮求學,如果換他為齊王,當時除了荀子之外誰有資格擔任稷下學宮的祭酒。
他苦思冥想了半天,發現他每次想到其他諸子百家德高厚重之人時,發現他們的心性要不如法家、墨家般偏激,要么就如道家般避世……
下層建筑決定上層建筑!
李斯雖然沒有學過后世的政治哲學,但此刻的他猛然發現,正是因為儒家的下層受眾極廣。
所以并非是齊王選擇了孟子、荀子,而是因為儒家的人數足夠多,大賢自然出的也足夠多,這也就導致了歷代稷下學宮祭酒由儒家大儒所擔任!
現在以劉御史的說法。
李斯發現確實如此,大秦難道能夠從諸子百家中能夠挑選出一個替代儒家角色的一家子學嗎?
答案是不能!
“可是劉御史也應當明白,這收繳六國舊書雖然過于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