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欽天監雖然還沒有創造出可以跨越空間的傳送法陣,但這些欽天監的修士已經煉制出了可以飛天的靈舟。
這些靈舟類似于在水中的艨艟,但是由靈石催動法陣。
因為泗水郡的貢紙關系甚大,所以始皇帝嬴政親自派遣欽天監的練氣士前去降旨,將泗水郡的蔡侯征召進入了大秦的將作坊。
大約過了十五日之后。
經過蔡侯和將作監數以百計的工匠專研,終于改造了制紙的工藝。
使其可以用以書寫,并且貢紙表面光滑、細膩、整潔。
“相邦請看,這是我命人剛剛抄寫的《商君書》。”
李斯親自視察將作監,有將作監的官吏遞給一本由紙張裁減而成的線裝書,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秦國篆字,每一頁約有五十余字。
商君書是大秦法律準繩,幾乎每個秦朝官吏的家中都會必備一本商君書。
李斯是法家弟子,對《商君書》更是無比熟悉,“商君書總共26篇,兩萬四千余言,本相記得曾經在臨淄求學之時,在稷下學宮的書閣抄寫商君書……,足足抄寫了半月有余,堆滿了臥榻,想不到今日看到此書,僅僅只有這薄薄的一本……”
他的言語充滿了感慨。
任誰看到自己當年足可以堆滿床榻的竹簡,濃縮成了可以手握的薄薄書籍,都會發出此等感慨。
隨同李斯一起前來視察的丞相府官吏,也嘖嘖稱奇。
“此紙之術價值萬金,乃是興盛我大秦的根本!”
“文能載道,有了此紙,不論是我大秦傳送邸報、頒布政令,還是書舍之中用于學習,都會方便無數倍,這些紙張用的只不過一些樹皮、秸稈、麻等物,其造價遠比竹簡低廉,可以方便布學……”
丞相府的官吏都不是什么笨人,在看到紙張勝過竹簡如此之多后,很快就想到了紙張取代竹簡的種種好處。
竹簡并不是說講毛竹砍下來,削制成與成品竹簡一模一樣就可以的。
還需要數道工藝制作,防止朽壞、被蟲蟲蛀。
現在的紙張因為工藝的原因,價格并不便宜,但卻遠遠勝過竹簡,而且因為紙張的輕便、可書寫地方足夠廣闊,其相當價格可以說十分的低廉。
低廉,才能大量普及。
“有了紙張制成的書籍,我大秦推行收繳六國舊書的政令,非是暴政,而是造福于民!”
李斯看著書寫精美的商君書,贊嘆了一句后,他忽然沉吟了片刻,“既然這紙張類似于布帛,那么是否可以用印綬在紙張上拓印?!”
李斯的書法造詣極高,傳國玉璽就是由他篆刻。
在平時朝堂中,也有朝臣經常向李斯求取由他篆刻的印綬。
所以在看到細膩有若布帛的紙張時,李斯突發奇想,想到這紙張上是否也能如布帛一樣拓印。
一旦拓印……
那將會大大節省抄寫書籍所需的人力!
“去取印泥和印綬來。”
李斯吩咐周圍的官吏道。
周圍的官吏不明所以,但一向對李斯極為信服,連忙出去尋找印泥和印綬。
不到片刻。
將作監監正的印綬,還有一小盒印泥被擺放在了桌案上。
李斯試著用印綬蘸上了紅色印泥,然后用印綬用力拓印在了紙張之上。
良久之后,他拿來印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