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紙張能夠拓印印綬,那么每一塊印綬加起來,排列組合,組成一行行字,再將這些字由油墨拓印到紙張上,豈不是大大節省了抄寫書籍所需的時間!”
李斯對著眾人淡淡解釋道。
他手持刻刀,在每一個石塊下面刻起字來,速度飛快,而且每一個秦小篆也極致精美,充滿著藝術的美感。
短短一個時辰之內,這千余方形細長石塊盡皆在底部陰刻上了篆字。
“去!”
李斯用法力將這千余字的細長石塊排列組合,很快就排列成了商君書的開篇一頁的順序。
刻著篆字的細長石塊粘上油墨。
印在了紙張上。
很快在紙張上遍布了李斯精心‘書寫’的筆跡。
“成了!成了!”
“相邦果然學究天人,短短時間就能想到以印綬組合來‘抄寫’書籍……”
將作監的官吏、工匠大加贊嘆。
“此乃小事,諸位只要多學、多看、多思,也會如此。”
李斯拱了拱手,謙虛道,“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本相也是因多刻朝臣印綬,才得到了啟發!”
雖然看起來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有些快。
但實際上,在后世課堂上總會有小學生在被老師罰抄一百遍的時候,無師自通,用膠帶綁住兩三根筆,然后一同抄寫。
華夏王朝古代之所以活字印刷術發明較造紙術晚,更多的情況并非是古人沒有想到這一層,而是因為古代的想要造“活字”的技術,以及油墨不過關。
所以活字印刷術沒有大行其道……
而李斯此刻用石塊印刷,也是施加了一定的法力,才使其印刷成功。
另外為了更為快捷,這些石塊所采用的是陰刻,而非陽刻,所以這一面紙張所呈現的白紙,幾乎全部被油墨所染黑,只有空白處才是篆字。
“現在這印刷術還并未成熟,必須由本相這樣的修行人才能印刷,你們將作監的工匠必須不斷改進油墨工藝,還有選用更好的材質來制作‘印綬’……”
李斯看了眼印刷后的紙面,將這項技術命名為印刷術。
畢竟是以印綬演變而來的技術。
而且在印刷紙張的時候,像刷子一樣來回的刷著油墨。
這看似簡單的印刷術,必須精選活字,還有印刷所用的油墨,所以此刻的這項技術,還遠遠沒有成熟,達到應用的地步。
“還請相邦將這些刻有篆字的‘印綬’留在將作監。”
“讓我等工匠好以這些篆字為基,再進行刻字。”
有將作監的官吏說道。
用來印刷的活字字跡必須足夠的清晰、精美。
而李斯的篆字恰恰符合這個要求。
所以將作監的官吏才有此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