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嬴政的仙道道則交鋒的時候,孔丘就體悟到了嬴政的武道意志,那是天下大一統的武道意志!
大一統?!
這個名詞對于孔丘來說有些陌生。
但他是至圣先師,很容易就知道其中的意味,這與施行周禮教化蠻夷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周人一統江山的時候,因為天下大部分還未開化,周人雖是天下共主,但也被天底下各處蠻夷所包圍,在東有東夷,在西有西戎,在北有北狄,在南有南蠻。
如此情況下,施行封土建邦是最適合的今世法!
但時勢變化,以前適合諸夏之地的今法演變成為了古法,如果他在執著,或者說儒家再執著于古法,那就是食古不化!
適合今日的,是嬴政的大一統!
盡管在嬴政一統六國之前,天下分為七雄,但其文化相通,血脈相通,與周朝建國時已經大有不同。
所以嬴政的法就是今世法!
孔丘沒有理由去阻止嬴政去實行大一統,不然其就與他的本愿所違背。
“此是吾逆轉時空,從上古找到的上古七十二帝王封禪泰山所用的禮儀,你將此禮儀匯集成書,交給嬴政,然后再令儒家士子暫時先退出九州域。”
孔丘一揮袖袍,
一股記憶就涌到了樂正克的腦海之中。
這記憶正是孔丘成仙之后,登臨泰山,在歷史片段中找到的上古七十二帝王的封禪古禮。
“子,既然嬴政大一統,這……豈不是斷掉了我們儒家的根基?”
不少儒家面帶疑惑的看著孔丘。
他們心中不解。
復古禮不是孔丘一直以來的主張嗎?
為何……
孔丘搖頭道:“吾之所以要復興古禮,不是為了古禮而古禮,而是因為施行周禮的周天子協調諸國,萬邦安平,而當時諸國互相攻伐,國無義戰,故吾復興古禮,是為了百姓安泰,并不是為了古禮本身……”
“現在既然秦國大一統,郡縣無國別,沒有戰爭,這不是已經達到了施行古禮,復古的目的?”
他搖頭嘆道:“為了復興古禮而復興古禮,那不過是張冠李戴,汝等今日所穿冠服,與春秋之時已經大不相同,吾在春秋之時冠服,與商周之時冠服亦是不同,若吾復興古禮,華夏有章服之美,吾卻不衣商周之服,其故為何?”
“這……”
儒家道場的眾多儒生頓時豁然開朗。
若是孔子要為了復興古禮而古禮,那么他當時所穿的服飾就是商周的服飾,怎么可能穿當時春秋的服飾。
服飾對于禮儀來說至關重要!
或許現在的服飾,在上古之人看來,不過禽獸之裝。
所以,欲要為了復興古禮而古禮,必須和原來商周之時的服飾一樣。
但……
他們掛著的孔丘各式畫像,所穿的服飾與春秋之時一模一樣。
因此可見,孔子并不是為了復興古禮而古禮!
“禮儀只是一種形式,重要的是內心的仁。”
孔子指點道。
在儒家道場的眾多儒生茅塞頓開。
他們其中不少人歪曲了經義,導致儒家分出了各式各樣的派別。
現在儒家祖師爺親自講道,
那么儒家別無他法,
只有孔子一家之道!
“敢問孔子,我等不是阿諛諂媚之徒,何必拿出這上古七十二帝王封禪的古禮前去討好嬴政?”
眾多儒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