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雖然嘴上不說,可是內心也是嫌棄得緊。
如同佛道釋迦摩尼佛和這些佛眾,各個都是光頭,雖然釋迦摩尼佛不同于那些頭禿的和尚,可是怎么也不能與束發的諸夏之民相比。
“若不是……,貧道實在沒有去處,怎么甘愿成為蠻夷之輩!”
陳平恨恨道。
釋迦摩尼佛有著無量智慧,也是看出了陳平心中的不情愿,但他微微一笑,拈花說道:“何為誓愿?心之往矣!”
這句話恍似道音,在陳平內心徘徊,有若洪鐘大呂,讓他震耳發聵,一絲絲的領悟從他內心誕生而出,瞬間就領悟到了這大誓愿之法的法門。
釋迦摩尼佛此言有若醍醐灌頂,將自己關于大誓愿之法的所有感悟盡皆傳授給了陳平。這些感悟固然珍貴,可對于他這個創始者來說,自己已經在天地留下道痕,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若是陳平全部沿用他留下的法門,意似而身趨,到時候陳平還是陳平就不一定了。
所以這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但釋迦摩尼佛也不敢將這大誓愿法門傳遍三界眾生,這大誓愿法門說是向天地借債得到無量功德,可是一旦借債的人多了,天地入不敷出,而且因他是創始人,因果加諸于其身,他又沒有到不墮不死的金仙境界,還需渡過五百年一次的天仙劫難。
所以這等大誓愿的法門,只能傳給親眾。
“多謝佛尊垂憐!”
陳平也忍不住心生感激。盡管他知道釋迦摩尼佛此刻是為了籠絡于他,所以對他的待遇甚厚,但他還是忍不住心生感激之心。
此等情景又不同于之前幾只花妖和他,花妖雖然是天真無邪,可這人類以禽獸為食,哪一種禽獸不是天真無邪。
貴人施恩與平等者施恩或者地位低賤者施恩,獲得的感恩是不同的……
雖然這很殘酷,卻也是人之常情。
例如官員對皇帝有救駕之恩,勢必會步步高升,但是百姓對皇帝有救駕之恩,最多封賞爵位和御賜財物。
釋迦摩尼佛也是坐在紫玉蒲團上的仙神,對他施恩,陳平不說做牛做馬,但這份恩情卻是記在了心底。
“你我皆是佛門中人,理應相互扶持,又何來感謝之言?”
釋迦摩尼佛微微一笑,說道。
禮不下庶民!
但對待陳平這等“門閥”子弟,卻需要給予足夠的尊重。如他所言,他給予陳平大誓愿之法不是為了利益,而是因為你我是佛門同道,相互扶持這是應有之理、
雖然以陳平的才智,不難猜出,這是客套話,但絕對會讓陳平對佛道越加忠誠。
“多謝佛尊寬恩。”
陳平微微頷首,也不多言。
大誓愿之法絕不是任意佛眾都能學到的法門,以他的地位投靠佛道,釋迦摩尼佛給予此法也在他的預料之中,他可不會傻乎乎的認為這是出于佛門同道才給的法門。
他也可隨著釋迦摩尼佛的話順著說下去,但是他卻清楚,一旦他這般說了,卻是顧此而失彼,今后釋迦摩尼佛以佛門同道的理由請他做事,他該出手還是不出手?
一次因果,和之后的百種因果,孰輕孰重,陳平還是分的十分清楚的。
“你元神劫中存有貧僧一道神念,雖是天地所化,但道出于吾身,吾已經剔除其中的道痕,只剩下仙神級的神念,你可煉化……”
釋迦摩尼佛略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說完了這句話,他的虛影頓時消散成萬千光斑,剎那不見,卻是已經回到了終南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