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的驚訝還沒完,眾多文武百官如同下餃子一樣出現在了天壇的四周。
這些文武百官經歷光大風大浪,很快就收定了心神,按照朝會的位置迅速站好方位,排成整齊的兩列。
“朕受命于天,討伐不臣,剿滅奸宦,后拜師于長離仙尊,修道為業……,至二十四歲時一統六國,建立仙秦運朝,前往泰山封禪,如今已經一百一十七年有余……”
“朕有感于天,奉長離仙尊道旨,升入神界為昊天至尊之上帝,爾等群臣當盡力輔佐二世,延我仙秦家業,保我秦人廟宇不失……”
始皇帝嬴政持太阿劍,懸浮在天壇之上,背后生出一個巨大的虛影,遮天蔽日,約有百丈大小,整個咸陽城都歷歷可見。
隨著他話語結束,群臣拜謁,而在咸陽的百萬黔首也震驚不已,他們一直崇拜的始皇帝竟然要離他們而去,前往神界,這雖然是值得慶幸之事,但始皇帝嬴政當政這百年以來,他們生活優渥,從軍者百戰百勝,百工繁茂興盛,從古至今從無見過如此盛世。
盛世是因始皇帝嬴政而起,如今始皇帝嬴政飛升神界,成為昊天上帝,雖說對于始皇帝嬴政來說,是一件好事……
可是咸陽城的百姓,乃至仙秦運朝的百姓,最怕動亂!
因為一旦動亂,就容易由盛轉衰!
盡管長公子扶蘇是仁厚之君,繼承秦二世之位之后,必會施行仁政,但百姓們怕啊!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黔首身上就是沉重的一座山。
以長公子扶蘇的修為,有無可能鎮住整個仙秦運朝,所有人都心存疑問!
“陛下,難道你要舍棄我們而去嗎?”
“陛下啊,秦王政十二年,我參軍前往魏國,斬首十二,但不慎被魏人砍傷大腿,險些不能活了,是陛下你出錢贍養了我們這些老兵啊……”
不少咸陽的百姓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道。
戰國之世,全民皆兵!
秦國打戰是為了自己打得,斬首有好處,有宅邸和金銀賞賜,所以秦人無不奮勇殺敵,同時樸素的秦人認為秦君能做到公平對待軍功,就已經是潑天的恩德了,之后即使成為傷病,或者戰死也有錢財贍養……
這無疑是始皇帝嬴政的大恩大德!
從來沒有這么寬厚的戰后贍養!
而且因為秦國率先步入修道之世,所以這些贍養的老兵,往往還會贈予一些延壽丹藥之類的寶物,還有功法秘籍之類的典籍,有些資質不錯的后代甚至會通過選拔,成為大秦宮禁軍的一位!
另外……,雖然始皇帝嬴政視六國百姓如秦地百姓,但具體措施落到各國百姓之上后,定會生出一些差別!
秦地百姓的賦稅是列國之中最輕的!
雖然不能說是仙秦運朝億萬百姓中的人上人,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地位,當然這些特殊地位會隨著時間消失,列國融匯為一逐漸消逝,但正是因為有了這等偏差的待遇,使得秦地百姓,尤其是咸陽百姓對始皇帝嬴政的迷戀近乎于崇拜。
此刻始皇帝嬴政禪位于秦二世扶蘇,他們的感觸也是最深的。
當然若是始皇帝嬴政是在魏地,或者趙地禪位,那里的百姓恐怕不會如秦地百姓這般狂熱。
“爾等乃是我大秦子民,朕到了神界之后,亦會澤被我大秦之地,爾等勿念!”
始皇帝嬴政看著這些跪拜下的咸陽百姓,心中一暖。
作為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咸陽百姓的不舍讓他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這可是對他這從政為帝百年的認可!
“多謝陛下恩賜!”
數百萬的咸陽百姓心中一喜。
所謂大秦之地,不就是指的是秦地嗎,咸陽作為秦地都城,始皇帝嬴政若是賜福葉頂暉率先給予他們。
在始皇帝嬴政未曾禪位之前,咸陽百姓的生活優渥,平均壽命遠遠超出普通的仙秦百姓。
一是有咸陽充沛的靈氣,二是秦宮就位于咸陽,因為仙秦物力極其充沛,所以在一些典禮之時,為了與民同樂,往往會賜福周圍的百姓,咸陽百姓受益于此,出的修士和武者也是最多的,往往五名普通凡人之中就能出一個武者或者修士。
而仙秦運朝其他地方的百姓,往往百人中,甚至千人中,才可能出一個修士或者武者!
仙秦運朝僅關中一地的武者和修士,甚至占據到了其他地域的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