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臉色一沉,厲聲喝問。
在天壇上的群臣雖然竭力保持安靜,但嘲諷董仲舒不知進退的人不在少數,這天狗食日的天象完全可以等到私下在奏折中說,何必要在兩位皇帝的禪位大典中說出來,這不是徒惹人不快嗎?
很快,不少同僚將董仲舒看做是幸進邀名不知進退的小人。
“啟稟陛下,臣非妖言惑眾!”
董仲舒嚇得有些語無倫次,他現在不過微末小臣,在百官之中著實算不上什么大人物,突然獻進此言,對于皇帝來說,不是高興,而是憤怒。
不過他想要至圣先師午夜入夢,咬著牙說道:“回陛下,天狗食日乃災禍之道,如此天象,乃是上天預警,此為陛下德行不修之過……”
他洋洋灑灑萬余言,侃侃而談,不見退色。
“得行不修?”
在旁的二世皇帝扶蘇差點怒極反笑,他的兒子子嬰才剛剛繼位成為三世皇帝,時間還沒有一刻鐘,能有什么德行可修的,這不意味著董仲舒譏諷他得行不修……
這不禁讓他想到了和赤發道人的三招之約。
這是在譏諷他啊!
若不是他堂堂的二世皇帝、天子,背叛了諾言,豈會有此劫?
“好大的膽子!”
二世皇帝扶蘇正欲開口呵斥,這話始皇帝嬴政可以說他德行不修,可你一介臣子有何德何能,敢這樣說他,這是在找死!
他現在雖然并非天子,但也是先皇,百官也會聽奉于他。
可他正要開口之際,忽然感到心生預警,頓感不妙,所以立刻壓制自己的怒火,不準備發作。
而三世皇帝子嬰也有些動怒,他現在剛剛繼位,有什么德行可以修的,他很快就知道了董仲舒話外音,這是說他父皇扶蘇的不是……
這……,這樣一來,他心中雖然沒有那么惱怒,畢竟不是罵他,可扶蘇畢竟是父皇,他必須做出一副怒急的樣子。
“大膽董仲舒,你可知道你在說什么?擅自諷議太上皇,此乃不忠之罪,為忤逆之罪!”
三世皇帝子嬰大聲呵斥道。
然而令他們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在天壇下面的董仲舒并沒有被嚇到,而是搖了搖頭,說道:“非也!臣并非諷議太上皇,而是以此奏請陛下,請陛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他這聲音雖然并不是很大,但話音一落,四周皆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董仲舒的身上,一個個怒火交加,尤其是丞相李斯為首的法家臣僚,更是怒視董仲舒。
這是在斷他們法家的根基!
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這是將他們其他諸子百家各派視作何物?
雖然這百官勢力上并不屬于諸子百家各派,可實際上他們的理論或多或少都是諸子百家一派的。
“董卿可是在戲言?”
三世皇帝子嬰深吸一口氣,俯視董仲舒,這個青年的臣子面色如常,有一副剛正不阿的模樣,可是說出來的話,卻是如此的誅心。
要是獨尊儒術,那可是意味著就得罪了其他的諸子百家,這是任何一個君主也無法忍受的事情。先前仙秦雖重法家,這也是有原因的,是因為秦國自商鞅開始,就用法家門徒治國,延續舊例,豈能算是得罪其他諸子百家,更何況仙秦也沒有明言,以法為重!
現在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可是明晃晃的亮刀子!
一旦得罪,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