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位于金陵東北城外,由玄武門和解放門與市區相連。湖周長約15公里,總面積達444公頃,其中陸地面積為49公頃,占湖水面積的九分之一。
而湖中有五個小洲(環洲、櫻洲、梁洲、翠洲、菱洲),故又名“五洲公園”。
各洲之間有堤橋相通,公園里建有兒童樂園、展覽館、露天劇場、動物園等一系列場所。
另外還設有食品商店、小飯館、飲料部等供游人享用,這里湖水終年清澈,各洲碧草如茵,繁花似錦,風景如畫。
湖岸有南京最大的水上樂園和情侶園(又稱藥物園),環境幽靜,風景迷人。
它在六朝以前稱桑泊,晉朝時稱北湖,是訓練水軍的場所。
歷史上除了訓練水軍之外,它一直是帝王大臣們的游樂地,1909年辟為公園。當時稱元武湖公園,還曾稱五洲公園、后湖等。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五月,因見湖中有黑龍,便改名為玄武湖。
明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玄武湖建黃冊庫,貯藏全國戶口糧賦簿冊,1911年玄武湖辟為公園。
在金陵第五天,何凡在徐若柳三人的推薦下去了明孝陵。
明孝陵在金陵市東郊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合葬于此。
陵墓的神道從四方城開始。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衛橋與中山陵之間,是明成祖朱棣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頂部已毀,僅存方形四壁,內有立于龜趺座上的石碑一塊,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親撰,計2746字,詳述明太祖的功德。
明孝陵的朱紅大門坐北朝南,正對梅花山,門額上書“明孝陵”三字。門外東側立有一個石刻告示,系清宣統年間兩江洋務總局道臺、江寧知府以六國文字刻著“治隆唐宋”四個金字,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時親筆題書。碑亭后原建有兩御亭,西邊叫宰牲亭,東邊的稱具服殿,今均已毀壞,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欄等。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見到64個石柱的基礎,由此可以想象當年享殿的規模是很大的。
甬道盡頭有石橋,稱大石橋,又稱升仙橋,意思是過了此橋即為“仙界”。
橋北是一座寬75米、高16米、進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稱方城。方城以大條石砌成,正中開拱門式斜隧道,有臺階可步入,計54級臺階。
出隧道東西各有石級可登城頂。城頂原建有宮殿式建筑明樓,明樓頂部及木質結構已毀,現僅存四面磚墻,南面有拱門3個,另三面各有拱門一道。
在方城頂上極目遠眺,東面有中山陵,南面是梅花山,西面有中山植物園,北面是“寶頂”,四周樹木蔥蘢,松濤陣陣,不禁令游人發思古之幽情。
寶頂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的地宮,它的四周有條石砌成的石壁,其南邊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