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飛羽笑著答道,“各地藩王,那么多子孫,總有人會為了這個帝位,而愿意與百官合作的。”
這句話說得如此輕描淡寫,實際上羅飛羽還有后半句沒有說出來。如果沒有哪個皇族肯如此配合,再立個其他姓的人當皇帝,也未嘗不可啊。
但是這個意思,羅飛羽不敢說出來。
崔呈秀心里一震。終于明白了為何羅飛羽堅持要召各地藩王帶著子孫進京。原來如此!
不過他還有很多疑問,再問道:“如若皇上一直不同意內閣六部百官的決議呢?”
“很簡單,第一次不同意,內閣六部九卿復議。第二次不同意,再擴大范圍復議。還不同意,那就是不需要皇上同意了!”
崔呈秀聽得腦袋有些暈暈沉沉的,嗡嗡作響。
羅飛羽的這番話,簡直就是震耳發聵,發前人之所未發。但是崔呈秀心底里卻覺得,這個主意,的確是能從根源上解決宦官專權這個大禍害的。
宦官之所以能夠專權,說到底就是皇上信任宦官,用宦官來對付朝堂百官,用宦官監軍,監察百官。皇上的一句話,一道圣旨,就能決定百官升遷生死,家族覆滅興盛。宦官圍繞在皇上身邊,傳遞的是皇上的旨意,無人可以制衡,以至于百官根本分辨不清楚,哪些真正是皇上的意思,哪些是宦官矯詔的意思。
在這個皇權為中心的權力游戲中,文官集團天生處于不對等的地位。但是皇帝卻只有一個,治理國家,保持天下穩定,還是得靠這些文官集團和武將,如果想要避免政令不出紫禁城,皇帝很多時候,也受制于百官的制約。
一代接一代,一年復一年,就這么糾纏著,爭斗下去。但是現在,羅飛羽的這個主意,卻是要徹底終結這個局面。
羅飛羽與崔呈秀一番深談,一直到深夜,這才讓崔呈秀離去。
但是羅飛羽還是沒有睡意。
他坐在書房里,猶如老僧入定那樣,閉目沉思。
崔呈秀的表現,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這個人很圓滑,很善于見風使舵,是個不折不扣的利己主義者,但是能力和膽識都甚佳。
這樣的人才,如果前幾天一刀給殺了,那就會相當可惜。至于崔呈秀身上的污點,在羅飛羽眼里,根本就算不得什么。魏忠賢權勢滔天時,就連內閣四位閣老,也都順著他的意思行事,朝堂內外,天下百官,也都是唯魏忠賢馬首是瞻,沒有例外。
羅飛羽想要做的幾件大事,還沒有完全說出來,只能一件一件地去推行。如果他只是為了掌控這方世界,大可擁立一位新帝,然后安安心心地當自己的權臣,也就足夠了。
但是他想要做的,并不止這些,而是想要讓這方世界能夠穩定發展下去,能夠讓大明長治久安,一代代傳承下去,避免走上歷史上的那條原轍。
所以他想要做的,就是更多。
在他眼前,玉璽猶如真的那樣,熠熠生輝,仿佛鍍上來一層柔和的金黃色。進度條仍舊緩慢地增長著,以至于根本看不出來有增長。
書房里,沒有羅飛羽吩咐,沒有人敢來打攪。羅飛羽從貼身處拿出真正的玉璽,與眼前的玉璽圖像相對比,他立刻不由得緊皺著眉頭,感覺到十分驚訝。
真正的玉璽,在隨著進度條的進展,而在虛化一般。而眼前的玉璽圖像,則是在同步實化!
這就有意思了,原來掌控一方世界,是這個樣子的!羅飛羽無師自通,頓悟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