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自己一巴掌的理由更簡單了,為了提醒自己,自己現在是生活在古代不是生活在現代社會,提醒自己現在是一個升斗小民,不再是前世的成功商人,提醒自己古代社會官民等級懸殊。
至于獨孤武為何會如此隨意的對待一位官員,說到底還是因為前世的地位所導致,再加上縣丞的官職委實不太高,杜公又給獨孤武一種親切和善感。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給了錢,當時心里有底氣。
不知道杜公是什么感覺,但是孤獨武與他交談一番,便感覺就像那種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般,說話便隨意了很多,有時候未必一見如故,也有可能二見三見才如故。
走到便橋橋頭,王智與獨孤兄弟分別。
“王智,等著吧,我會讓你娶上媳婦的。”獨孤武拍了拍王智的肩膀,遞給了王智一袋子糧食:“糧食拿回去,糠麩飯少吃些,沒糧食來我家拿,這個冬天總不會餓著的。”
二錢銀子都歸還了,獨孤武現在也不差這點糧食了。
王智也不客氣,接過糧袋,笑道:“二郎,俺回家了,你一定記得來找俺玩啊。”
“好。”
小伙伴走了,兄弟兩人繼續往停靠竹筏的地方走。
竹筏依舊飄蕩在河中,但獨孤武卻犯難了,糧食可不敢放在竹筏上,但是讓他背著百多斤糧食回家,想也不可能啊。
犯難之際,獨孤文已經背著糧食上了竹筏,叫弟弟快上來,再不走回家就要天黑了。
仔細想想,獨孤武覺得大哥的體力很不正常,從涇陽縣出來有二十多里的路程,中途就與王智換過一次······等等,王智都背了近十里,中途竟然好像只休息過兩次。
好像不是大哥的體力不正常,是整個大唐人的體力都不正常吧。
所以說,自己才是正常人。
在竹筏上凍了一個時辰,總算回到了正陽村。
獨孤文背著糧食,一言不發,黝黑的臉上總帶著藏不住的笑容。
獨孤武笑不出來,每走一步便發出“噗嗤噗嗤”的聲音,很有節奏,像似一首小曲兒,但是濕漉漉的鞋子穿在腳上說不出的難受,尤其今天還泡了一整天。
加快腳步往家里走,走到半路上遇見回家的王根媳婦和兒子,獨孤武這才想起自己早上答應了王根兒子帶吃的東西,有點尷尬。
好在,四歲大的孩子估計也沒把狗蛋兒叔翁早上的話放在心里,笑著問了聲好,便跟著母親一起回家去了。
“庭云,你等等。”獨孤武叫住王根兒子,讓大哥把糧食放下來,又裝了一袋子糧食遞到王根媳婦手中,按著虎頭虎腦的小庭云笑道:“說好給你帶好吃的,結果給忘了,糧食就當叔翁給你賠禮了。”
“狗蛋叔,這我們可不能要。”
早先還不知道獨孤武為何突然送袋糧食,聽到這句話,陳蕓(王根媳婦)便將糧食袋子遞回到了獨孤武面前。
“都說是給孩子,又不是給你的,你問問庭云想不想吃沒有糠麩的飯?再說你也看見了,今日我們買了好些糧食,不差你這么一點。”獨孤武拿起了長輩的派頭,笑道:“長者賜不敢辭,你懂不懂?”
說完,也不管陳蕓啥表情,叫上大哥就回家。
家里沒有裊裊炊煙,老爹和母親還在院子里劈柴,獨孤文大喊了一聲爹娘,咧嘴傻笑道:“弟弟今日買了好多糧食。”
獨孤誠和張氏連忙放下手中的柴刀,匆匆跑到了獨孤文身邊,接下背上的背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