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叫宣花坊賣豆苗少年來家里,這得說起獨孤武第一次去宣花坊。
當時,獨孤武蹲在宣花坊牌樓下與小販吹牛,年久失修的宣花坊樓牌突然倒塌,正巧少年前來賣菜,便救下了獨孤武。
環抱大的柱子被少年抱住,柱子當時距離獨孤武腦袋不到三寸。
若非少年,獨孤武當時很可能便沒命了。
為了報答救命之恩,獨孤武買了厚禮去了少年的家里。
那是一個很破敗的家,裂開的黃泥土墻,簡陋的茅草屋頂,偶爾還能從裂縫中傳來兩聲虛弱咳嗽的聲音,不用進門就知道這個家與家徒四壁不沾邊,它比傳說中的家徒四壁還窮。
解救貧苦大眾那是圣人干的事,在這個時代,是李世民和官員才敢干的事。
獨孤武不是圣人也不是官員,但少年救了他,他解救不了天下貧苦大眾,幫幫救命恩人還是可以的。
一有時間,獨孤武便會提著藥草和糧食到城外五里的小茅屋幫少年母親熬藥,偶爾也會下地幫幫忙,吹吹牛,賣豆苗其實就是獨孤武給少年人出的主意。
一來二去,大家便熟識了。
熟識后,有時候獨孤武就在想,他穿越之后的金手指是不是傳說中的幸運光環,似乎遇見的每個人都不凡,都會那么兩手武藝。
少年也會武藝,有趣的少年也姓武,叫武成,更有趣的是,武成的小名也叫狗蛋兒。
古代人似乎都不怎么會取小名,不是狗就是蛋,像獨孤武和武成這般運氣差的,兩樣便占全了。
武成學得是家傳武藝,力氣大,武藝高不高,獨孤武不太清楚,只知道方圓五里之內應該沒人是他的對手,畢竟方圓五里之內,獨孤武很少看到有人家,瞧見的都是些老人與小孩。
飯桌上,武成不似李二一般大吃大喝,顯得很拘謹,獨孤武幫他夾一筷子,他也就緊著碗里的飯食吃。
“我說你能不能放開吃,自己夾,這么大個人了,還要我替你夾菜,我可是讀書人。”
讀書人和夾菜沒有任何邏輯關系,但獨孤武下意識的這么說了。
情況還不錯,武成依舊拘謹,卻是不用獨孤武再動手。
菜過五味,獨孤武問道:“我跟你說的事,你有沒有考慮過?你家那地是下等地,種不出多少糧食,到我家幫忙修房掙得比你種地多,以后幫著我家養雞鴨,工錢也不會少你的,養活你們母子不成問題。”
以后武成會怎樣,獨孤武沒敢說會多有出息,反正在獨孤武心里,有他一口吃的就少不了武成母子一口吃的。
“俺還是想從軍,掙軍功。”武成沉默半晌,說出了這么一句。
“有想法。”
獨孤武笑了笑,問道:“這話你跟你娘說過沒?”
“說了,俺娘說,俺再有這心思抽死俺。”
“你爹就是去從軍了,聽嬸子說從軍十來年,如今還是個小兵,今年能不能回來還不知道咧,你爹的武藝難道沒你高,為啥他只是一個小兵?
從軍打仗不僅要武藝還得有腦子,掙軍功更得有腦子,你看看你像有腦子的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