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知一二。”獨孤武誠懇道。
“二郎過謙了,就是你那個鯽魚湯和豬腳下奶的法子也能瞧出你可不知略知一二。”
聽到李興這句話,劉娘子剜了眼夫君,李興不僅恍若未覺,還望著劉娘子的胸脯咽了口口水,估計夜里沒少偷吃兒子的口糧。
獨孤武招呼三人吃飯,三人頓時動筷,速度超乎獨孤武想象。
獨孤武口味不重,歷來清淡,又因為杜如晦有高血壓,特意少放了些鹽。
李興夫妻不說窮苦人家,卻也過得一般,鹽這種金貴的東西,能少放便少放,口味同樣清淡。
準確的說,大唐尋常人家,口味不得不清淡,因為吃不起鹽。
“二郎,菜肴味香,卻淡而無味,是何道理?你家不缺鹽吧。”杜如晦皺著眉頭問道。
杜如晦生于官宦之家,從小衣食無憂,相比獨孤武與李興夫婦,他明顯口味偏重。
杜如晦盯著獨孤武,一副你只要敢說缺鹽,我便要笑話你的樣子。
能從鹵鹽中制出食鹽的獨孤武會缺鹽,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笑的笑話么?
獨孤武泰然處之,正色道:“鹽,我肯定是不缺的,不過你不要命了,你的病就是不能多吃鹽,以后你的飯食就得按照今日的飯食準備,還有不能喝酒等等。”
“二郎,我肯定聽錯了。”杜如晦像似沒長大的孩子,殷切地望著獨孤武,期盼獨孤武能點下頭。
“你沒聽錯,你現在不習慣,養成習慣就好了,半個月的事,過兩日我到你家囑咐下嫂子。”
“習慣就好了?”杜如晦的話音拔高至少八度。
“沒錯,不管什么事都是一個習慣的過程,人半月便能養成一種習慣,我保證你吃上半個月,你會改變現在的口味,還有記得不能在用青鹽凈口,但凡關于鹽,你能不吃到嘴里便不要吃到嘴里。”
說完,也不管杜如晦怎樣的表情,自顧自的大吃大喝起來,與李興夫妻說說宣花坊的各種趣事,笑聲不斷。
談笑時,卻不忘阻止杜如晦吃不該吃的食物。
飯桌上的歡笑與杜如晦沒關系,他只剩下了哀嘆。
送走李興夫妻和李宣,獨孤武開始收拾桌子,收拾過桌子進房間找出文房四寶,研磨寫藥方和注意事項。
只瞧墨塊的樣子,杜如晦就知道獨孤武不常用,而且墨的質量不高。
確實不常用,若非曾夫子要安排作業,獨孤武連文房四寶也不會買,就是質量最差的文房四寶也花了不少錢,讓他心疼了好一陣。
“二郎,多練練字,你好歹也是讀書人。”
杜如晦看著紙上丑字嘆息,看清楚具體寫的什么,嘆息越來越多,越來越長。
開篇便是不得飲酒,寧素勿葷,寧淡勿濃,寧饑勿飽,生活上做到**志,益腎精,慎飲食。
就這句話,他便覺得自己生無可戀。
無論武人文人,豈能少酒。
沒有酒的人生少了一半樂趣,日常清淡之物又少了四分之一,緊隨其后還有益腎精,這是連最后得到樂趣也剝奪了。
人生到底還有什么樂趣?
看著獨孤武停筆,杜如晦惡狠狠道:“二郎,你知道我現在有多想揍你么?”
“揍我干啥,我是為了你好,你家小子不大吧,你就不想看著你家小子成婚生子,享受享受天倫之樂?子欲養而親不被視為人子一大悲;父不見子成婚、孫出世,難道不也是一種悲哀么?”
“我兒子已成婚了。”杜如晦滿不在乎。
獨孤武又想起前世自己爸媽帶著遺憾去世,大怒道:“你大兒子成婚了,你小兒子呢,你孫子出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