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朱拂曉在滕王樓見過面,當時張須駝穿針引線,可惜楊昭不曾將朱拂曉看在眼中,認為其不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之輩。
“見過殿下,日后還需殿下多多照應。”朱拂曉起手一禮,面色平淡并未有諂媚之色。
楊昭點點頭:“有時間可來我府中一述。”
說完后看向場中眾位士子:“陛下有旨,賜眾位士子酒宴。甲榜三人賜進士身,入翰林院,賜龍血。乙榜賜從進士,入國子監等候替補差職。”
然后楊昭又說了一些場面話,便是賜下酒宴,與眾位士子同樂。
待到酒宴中場,楊昭看了朱拂曉一眼:“稍后來偏殿。”
說完話退去,身形消失不見。
朱拂曉與李建成等人繼續飲酒,然后中途趁機走出光明殿,來到了偏殿之中,只見太子楊昭正坐在案幾前喝茶,看著身前的奏章。
“見過殿下。”朱拂曉抱拳一禮。
“來人,賜座。”楊昭吩咐了句。
朱拂曉坐下,只見楊昭放下茶盞,一雙眼睛上下打量著朱拂曉,過了一會才道:“本殿下看走眼了。”
說到這里,楊昭笑瞇瞇的道:“陛下有旨,令你先入翰林院做一編修,領正七品俸祿,在翰林院打磨一段時日。”
翰林院中,盡數是寒門士子考上來的大才,乃是皇家的人才儲集之地。
“現在天下各地官員皆滿職,想要補一實缺,還需靜候天時地利。”楊昭道了句。
他心中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天時地利的機會不遠了!
只要楊素身亡,到時候會有大批的黨羽被滿門抄斬,大批的官員空缺。
二百進士雖然多,但放眼天下,不過杯水車薪罷了。
“多謝殿下。”朱拂曉道了句謝。
“你先別謝我,我還有話要與你說。”楊昭看著朱拂曉:“父皇的旨意是將你送入翰林院打磨,但我卻想問你:可愿來我東宮,本太子許你太子少保。”
朱拂曉一愣:“太子殿下如此看得起我,在下實在是惶恐。這太子少保位高權重,恐在下難以勝任,還請殿下恕罪。”
東宮雖好,但朱拂曉卻不想去。
太子府號稱是小衙門,與大隋朝堂沒法比。
太子府是大隋未來時,而大隋朝是現在時。
朱拂曉要的是現在,而不是未來。
太子府相當于家臣,終究是入不得臺面。
最關鍵的是,當今天子得了龍珠,能活多少年誰知道?
到那時朱拂曉都大魔導師了,一言可改天換地,還混什么紅塵?